地位果然都是打出来的,巴基斯坦越境空袭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全世界几乎全都保持了沉默,联合国到目前都还没有对此发表任何声明,即使是阿富汗自己也并没有做出太过激烈的反应。 巴基斯坦这个“南亚小霸王”算是彻底名副其实了。如果伊朗当初要是能够拿出巴基斯坦一半的勇气,那么都不至于混到如今这副毫无存在感的尴尬地步。 10月9日深夜,喀布尔夜空的两声巨响,彻底坐实了巴基斯坦“南亚小霸王”的名号。这场深入阿富汗首都的精确空袭,目标直指巴基斯坦塔利班(TTP)头目努尔·瓦利·马哈苏德,全程12分钟内完成“斩首”打击,动作干脆利落。 放在五年前,没人能想到巴基斯坦敢如此“硬气”。那时的它在南亚被印度压着,在中东比不过伊朗的影响力,国际舞台上总显得底气不足。 但这几年的几场硬仗,彻底打变了外界的看法。今年5月7日的印巴空战就是最鲜活的例子,印度出动125架战机,其中不乏14架“阵风”这样的先进机型,而巴基斯坦只派出42架战机应对。 结果却出人意料,巴军以零战损击落印军6架主力战机,其中3架还是号称“南亚最强”的“阵风”,创下了“一机四杀”的空战奇迹。从那时起,南亚各国再看巴基斯坦的眼神,就多了几分敬畏。 这次空袭喀布尔,更是把这种强硬展现得淋漓尽致。巴空军出动了JF-17“枭龙”、F-16战斗机和“翼龙”无人机组成打击集群,低空穿越边境线,精准避开阿富汗的防空雷达。 先由无人机发射导弹击中马哈苏德的座驾,随后战机对周边指挥中心和通讯站补炸,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展现出的现代化作战能力让人侧目。 能有这样的底气,离不开其空军装备的升级,目前巴基斯坦空军300架作战飞机里,中国制造的装备占比超过60%,20架歼10CE和150架“枭龙”构成了核心战力。 这些战机的平均出勤率高达85%,在超视距作战中性能甚至比印度同类装备高出30%。硬实力的提升,正是其敢动手的底气所在。 巴基斯坦的强硬,从来不是盲目冲动,而是对现实威胁的精准反击。这些年TTP在巴境内制造的血案早已堆积成山,2024年一年就有超过2500名民众死于恐袭,平均每天近7人丧生。 2025年局势更糟,前三个季度的暴力事件数量就快赶上去年全年,仅军方就有311名士兵牺牲。 另外,TTP在阿富汗境内设有12处训练营地和27个武器仓库,每年靠绑架勒索筹集3000万美元资金,专门用来策划针对巴基斯坦的袭击。 巴方多次找阿富汗谈判,要求移交恐怖分子,却始终没有结果。这次空袭前,巴军11名士兵刚在边境伏击战中阵亡,这种情况下的反击,既是给国民一个交代,也是对恐怖势力的震慑。 国际社会的沉默,本质是对“反恐正当性”的默认,更是对巴基斯坦实力的变相认可。要知道,跨境空袭主权国家首都,本是极易引发国际谴责的敏感行为,但巴方提前做足了功课。 他们不仅向阿富汗通报了恐怖分子的窝藏点,还提供了135名阿富汗公民参与巴境内恐袭的证据,只是阿方置之不理。 还有就是,巴方在行动前通报了美国并获得默许,美方甚至提供了卫星坐标和实时监控数据,确保打击精准避开平民区域。 对大国而言,消灭阿富汗境内的恐怖势力符合共同利益,而巴基斯坦的强硬刚好帮他们解决了难题,这种“心照不宣”让联合国的沉默成了必然。 拿伊朗和巴基斯坦对比,就能看出“勇气”背后是战略选择的差异。伊朗并非不想强硬,而是被现实条件捆住了手脚。 2020年武器禁运解除本是更新装备的好机会,但伊朗既没抓住与中俄的合作机遇,又执着于“自主研发”,结果主力战机还是上世纪的F-14和米格-29,现代化程度连巴基斯坦的一半都达不到。 今年夏天以色列空袭其核设施时,伊朗的防空系统反应慢半拍,导弹发射车没起飞就被摧毁,硬实力的短板暴露无遗。 反观巴基斯坦,抓住机会升级装备,又懂得借大国之力实现目标,这种“有准备的强硬”,才换来了如今的地位。 阿富汗的反应看似平淡,实则是实力不济的无奈。塔利班一边召见巴基斯坦外交官抗议“侵犯主权”,一边关闭边境关口施压,但始终没发动大规模反击。 毕竟他们清楚,自己没有正规的防空系统,根本扛不住巴基斯坦的空中打击。 阿外长穆塔基在印度喊出“问问苏联和美国的教训”,更像是虚张声势,真要撕破脸,首先受影响的是边境贸易和急需的国际援助,这种现实考量让他们不得不收敛锋芒。 网友说得实在:“硬气是需要家底的。”巴基斯坦的底气,一半来自真枪实弹的战力,一半来自对局势的精准把控。 它知道什么时候该出手,也清楚如何争取外部支持,更明白反恐这张牌能获得多少国际理解。 相比之下,伊朗错失了军购窗口期,又陷入战略孤立,即便想强硬也没足够的资本。这不是勇气的差距,而是战略眼光和现实条件的落差。
特朗普怒斥卢特尼克,卢特尼克犯下大错!10月15日,根据外媒报道,外媒报道,外媒
【278评论】【18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