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三台盾构机能搅得中印德三国都不安生?最近,德国驻印度大使阿克曼公开喊话,说中国不让三台德国品牌盾构机出港,给德国企业和印度高铁工程都添了堵。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谁能想到,三台钢铁巨兽能把中印德三国搅得鸡犬不宁。德国驻印度大使阿克曼公开喊话,痛批中国不让德国品牌盾构机出港,直言这给德国企业和印度高铁都添了堵。可这场跨国闹剧扒开来看,哪是什么“中国刁难”,分明是有人自己埋了雷。 事情得从印度的“高铁梦”说起。孟买至艾哈迈达巴德高铁是莫迪政府的门面工程,总投资129亿美元,号称要打造“印度版新干线”。其中21公里的海底隧道是关键,而挖隧道的核心设备,正是这三台盾构机。 印度选了德国海瑞克公司的设备,图的是个“双赢”——海瑞克在广州设厂,中国制造能把成本压低三成,交付周期还短。按合同约定,2024年10月设备就得运抵印度,可直到2025年中,三台盾构机还在广州港“趴窝”。 最先跳出来的是印度。眼看工期第九次延期,进度不足一成,他们不找自己原因,反倒先甩锅:“都是中国扣了我们的设备!” 2024年10月德国总理访印时,印度部长还当着记者面抱怨,想让德国帮着施压要货。 德国起初确实跟着吆喝。大使阿克曼直接扣上“政治原因”的帽子,把自家企业塑造成“受害者”。可这话说得心虚,毕竟海瑞克早把底交了:印度压根没付清数千万美元尾款,合同写得明明白白“全款到账才发货”。 谁都知道印度在国际合作里的“老毛病”。美国波音的直升机尾款被拖三年,以色列企业的技术被逆向仿制,德国自然不敢松口。海瑞克铁了心“见款放货”,印度的如意算盘落了空,才想出嫁祸中国这招。 更关键的是,中国扣货真有合规依据。2024年11月更新的《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里,盾构机的稀土永磁电机被纳入管控。这部件既能挖隧道,也可能有特殊用途,出口必须提交最终用户证明,确认没风险才能放行。可印度连合规文件都没交,哪来的“无故扣留”? 闹剧演着演着,德国先撑不住了。2023年德国制造业PMI连续十二个月低迷,汽车和机械出口下滑超10%,能源成本飙升,中小企业倒了一片。印度可是全球第二大盾构机市场,2024年规模就有3.1亿美元,对海瑞克来说是“救命稻草”。 于是德国态度180度大转弯。联邦经济部改口说“希望商业途径解决”,海瑞克更是加速扩建印度金奈工厂,想靠本地化绕开中国供应链。可这招根本不管用——金奈工厂就是个组装车间,核心的稀土电机、主驱动轴承还得从中国进口。 印度自己更是难堪。这已不是他们第一次在盾构机上闹笑话:以前买了设备刷上国旗就敢称“国产”,拆成零件运回国后,拒发签证给中国工程师,结果自己装不起来又回头求中国。这次拖欠尾款又耍赖,全球供应商都看在眼里。 最讽刺的是,中国从来没搞过“技术封锁”。2023年就出口了4500多台盾构机,从格鲁吉亚隧道到马来西亚铁路全是中国制造。真卡印度的不是中国海关,是他们自己的“占便宜”思维,是不遵守商业规则的老毛病。 现在三国的处境看得清清楚楚:中国手握合规和供应链主动权,不急不躁;印度高铁烂尾风险越来越大,国内骂声一片;德国一边哄着印度建厂,一边还得求中国供核心部件。 阿克曼大使喊的“添堵”没说错,只是添堵的不是中国。三台盾构机像面镜子,照出了印度的投机取巧,照出了德国的左右为难,更照出了全球化时代的基本道理:规则才是硬道理,耍小聪明迟早要翻车。
印度真的被逼急了,开始要挟起了美国,印度外长苏杰生警告美国,千万不要把印度逼得太
【47评论】【2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