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斯:特朗普不排除将部分中国公司从美国证券交易所移除的可能性】 华盛顿时间2025年10月12日,美国副总统 J.D. 万斯在接受美国福克斯新闻电视频道采访时就相关提问回答道: 特朗普总统会考虑将部分中国公司从美国证券交易所移除。总统对所有选择持开放态度,当然,他将坚定地捍卫美国的利益。 这番表态,听起来像是给本就紧张的中美金融关系又添了一把火。 过去几年,关于在美上市中国公司的审计监管问题,一直是华盛顿和北京之间一个解不开的结。美国监管机构,比如美国证监会(SEC),一直坚持要检查这些公司的审计底稿,理由是保护美国投资者的利益,确保他们看到的数据是真实可靠的。 但另一方面,中国方面出于国家安全和数据主权的考虑,对这些审计文件的出境有着严格的法律限制。这个矛盾就像一根绷紧的弦,随时都可能断裂。 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外国公司问责法》已经为此埋下了伏笔,如今万斯的表态,似乎预示着这根弦真的要被拨动了。 那么,如果真的动手,会怎么样呢?最直接的冲击,恐怕就要落到无数美国普通投资者的头上了。很多人可能没意识到,自己的401k养老金账户或者买的指数基金里,很可能就持有这些中国公司的股票。 这些公司,比如一些知名的科技和消费品牌,因为体量大、增长快,早就被纳入了各大国际指数。一旦它们被强制从美股市场摘牌,就意味着大规模的被动抛售。 股价短期内暴跌几乎是必然的,到那时,损失的真金白银,砸的还是美国老百姓自己的饭碗。这波操作,到底是保护了投资者,还是让投资者成了牺牲品,恐怕得打个问号。 而对于那些身处风暴中心的中国公司来说,这无疑是一场生存危机。当初选择远渡重洋到纽约、纳斯达克上市,看中的不仅仅是美国市场深厚的资本池,更是其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和信誉。 在这里上市,本身就是一张国际名片。一旦被踢出局,不仅意味着融资渠道大幅收窄,公司信誉也会受到重创。 它们或许可以转向香港或者上海的资本市场,但无论是资金的规模、流动性还是国际影响力,都难以与华尔街同日而语。这无异于一场被迫的“降级”,对于志在全球化的企业而言,代价是巨大的。 不过,万斯口中的“捍卫美国利益”,内涵可能远不止审计问题这么简单。这背后,或许牵扯到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 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一些涉及敏感技术、关键数据或者基础设施领域的中国公司,其存在本身就可能被视为一种潜在的风险。 将它们从美国资本市场剥离,可以看作是切断其获取美国资本和技术支持的途径,是一种釜底抽薪式的遏制手段。这盘棋的棋盘,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每一步都可能牵动着全球产业链和科技格局的神经。 特朗普“对所有选择持开放态度”这句话,也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摘牌,可能只是工具箱里的一件工具。未来会不会有更严厉的投资限制?会不会针对特定行业进行精准打击? 这些不确定性,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压力,让所有相关方都不得不重新评估自己的风险和策略。这就像一场高风险的牌局,谁也不知道对方下一张会打出什么牌。 这不仅仅是一场资本市场的博弈,更像是一场关于未来全球经济秩序的预演。一个开放、互联的全球金融体系,和一个以安全、边界为优先的体系,两者之间的张力正在不断加大。 华尔街作为全球资本之都的地位,是否会因此动摇?全球资本流动的格局,又将如何重塑?这些问题,都没有简单的答案。 那么,这场风波最终会走向何方?是短暂的阵痛,还是长久分裂的开始?屏幕前的你,又是怎么看的呢?
据塔斯社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从沙姆沙伊赫返回华盛顿的飞机上告诉记者,美国通过征
【84评论】【53点赞】
用户13xxx31
在去年美国已有想法,中美脱勾已成实事,该来的还是要来的,中国上市公司该卖股票的尽量卖,别到时亏的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