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倒插门进了周家,从1835年到1839年,他与妻子连生三个女儿后,妻子劝他纳妾,左宗棠死活不肯,丈母娘说:“要是不纳妾的话,那就把我女儿休掉吧。” 丈母娘王氏推开书房的门时,左宗棠正伏案抄写,那年他三十出头,家中已添了三个女儿,王氏进门的第一句话,是让他纳妾。 这一句话让屋内的气氛骤然凝固,左宗棠放下笔,目光停在桌上,他知道岳母的意思,也知道自己如今的处境。 周家人等了许多年,却始终没等到一个男孩,对于一个讲究香火延续的家族,这样的结果几乎等同于断根。 王氏的态度强硬,她是湘潭望族出身,深知家族传承的重要,三次抱孙女后,她已失去耐心,在她看来,女儿嫁了个赘婿,又连生三女,这门婚事成了笑话。 周家的宗祠里,族人议论纷纷,她听得耳朵生茧,于是,她决定自己出手,左宗棠的心里翻涌着不安,周诒端自嫁给他那天起,便陪他度过最艰难的岁月。 她为他卖掉首饰,为他筹灯油,夜里陪他抄书讲义,如今听到岳母的话,他感到愤懑,却无力反驳。 王氏见他沉默,直接命人将陪嫁丫鬟张氏叫来,她指着那丫鬟,宣布让她服侍女婿,她要的不是情爱,而是一个能生男孩的人,她的目的只有一个:留下周家的血脉。 左宗棠立刻跪下拦在妻母面前,他不是怕,也不是怒,而是不愿,他说自己宁可被逐出周家,也不愿玷污与妻子之间的情分,王氏怒不可遏,扬言要让女儿与他和离。 周诒端在内室听见动静,拖着病体走出,她的身体因连年生产已大不如前,脸色苍白,却站得笔直,她劝母亲不要逼迫丈夫,又向丈夫道歉。 说是自己无能,王氏看着这一幕,气得转身离开,只留下满屋的沉默,这场风波过去后,左宗棠和妻子几乎被周家亲族孤立,外人指责他倔强,也有人暗笑他不识时务。 但他没有解释,夜深时,他在灯下写下誓言,以血为墨,立下终身不纳妾的誓书,这一切的根源还要追溯到他入赘之前。 左宗棠出生于湖南湘阴一个书香家庭,父亲早逝,留下债务和一堆残旧书卷,少年时,他靠替人抄书糊口,穷苦的生活没有磨灭他的志气,反而让他对经世之学格外执着。 他潜心研读农政、兵法,不肯只做科场文人,那时的他贫困到连进京的路费都无,正当他为未来迷惘时,湘潭富绅周系舆听闻其才,决定招他为赘婿。 左宗棠起初拒绝,因赘婿在乡里被视为“寄人篱下”,但母亲病重,债主逼门,他最终无奈应允,入赘周家后,他成了众人眼中的笑柄。 有人当面讥讽他“倒插门”,也有人背后嘲笑他靠女人吃饭,他不辩解,依旧埋头读书,周诒端见丈夫孤立无援,便用自己的方式守护他:抄书、理财、劝学,夫妻二人相互扶持,生活虽清苦,却充满默契。 几年间,他们接连生下三个女儿,每一个孩子的出生,带来短暂的喜悦,却也让外界的非议更烈,周家人渐渐失望,王氏的态度也从冷淡变为逼迫。 她要的是一个孙子,一个能在宗祠挂名的继承人,王氏那次闹事后,家中的气氛压抑,左宗棠每天清晨早起,在书房伏案写作,他研究治国方略,思考民生之策。 贫寒的日子并未令他动摇,周诒端体弱,但仍坚持陪他整理文稿,1846年,左宗棠的命运迎来转机,这一年,周诒端再次怀孕。 她已三十四岁,被乡里称作高龄产妇,那段时间,她几乎卧床不出,左宗棠亲自照料,整个周家屏息等待结果,十月,婴儿啼哭声响彻院落,丫鬟冲出门外,高喊是个男孩。 王氏落泪,周诒端握着丈夫的手,笑得几乎说不出话,左宗棠静静地站着,许久之后才俯身抱起孩子。 这个孩子取名左孝威,那一刻,所有的怀疑、指责和流言都散去,周家人重新接纳了他,王氏也主动道歉,纳妾一事自此不再提起。 从那以后,左宗棠的生活渐渐好转,他继续潜心著述,开始在湘中崭露头角,有人推举他入仕,他未立即应命,只说要先整顿农政。 几年后,他以地方名士之名受聘为幕僚,辅佐湘军,再后来,他的才智被曾国藩赏识,从此步入仕途。 周诒端陪他走过征战、流离、离合,她曾在军营中为士兵缝衣,为将士筹粮,也曾在病榻上等他归来。 当他们的儿子长大成人,左宗棠已功成名就,那时的他不再被人称作“赘婿”,而是镇疆大吏,晚年,周诒端去世,他亲自为她扶棺,写下悼词,言语简短却满含深意。 临终前,他留下遗命,要与妻子合葬,这一段婚姻从倒插门到同穴合葬,历经了世俗的偏见,也见证了人情的坚守。 粉丝宝宝们在阅读时,可以点一下“关注”,并留下大家的看法! (主要信源:金阙奏凯----左宗棠(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左宗棠倒插门进了周家,从1835年到1839年,他与妻子连生三个女儿后,妻子劝他
阳光少年小明
2025-10-13 10:44:1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