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圈炸锅了!荷兰冻结中企百亿资产,中国企业出海太难了 10月12号晚上,闻泰科技一则公告直接把半导体圈给搅翻了天。谁也没想到,荷兰政府这下手也太狠了,说冻就把安世半导体的家底全冻上了。 安世半导体可是行业里响当当的狠角色,渊源能追溯到飞利浦的半导体部门,后来成了全球功率芯片领域的龙头企业。它的产品特别接地气,小到消费电子,大到汽车电子,几乎哪儿都离不开,博世、华为这些大公司都是它的客户。2019年闻泰科技花了两百多亿把它收购过来,这几年一直是公司最赚钱的核心资产,说是“摇钱树”一点不夸张。 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9月底就下了部长令,要求安世半导体全球30个主体,不管是资产、核心技术还是人员,一年之内都不能有任何调整。这相当于直接给这家大公司按下了暂停键,想做个战略调整、调点资源都不行。 更让人意外的是紧接着的操作。10月1号,安世的三个外籍高管,正好是首席法务官、首席财务官和首席运营官,一起向荷兰法院提了请求。结果法院不光暂停了闻泰董事长张学政在安世的职务,还派了个有决定性投票权的独立董事过来,把闻泰持有的几乎全部股权交给第三方管了。 这波操作真的太突然了。要知道安世半导体2024年光营收就有147亿,净利润快23亿,今年上半年还在增长,是闻泰实打实的“现金牛”。就这么一家运营得好好的公司,突然被连锅端似的限制,任谁看了都懵。 荷兰方面说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但这理由实在站不住脚。安世被闻泰收购都六年了,这六年里一直正常运转,技术、资产也没出过什么岔子,怎么突然就有安全威胁了?说白了,这背后明显有美国科技围堵的影子。之前美国众议院还专门发报告,要求荷兰这些盟友跟着执行它的管制政策。 大家都知道荷兰的阿斯麦是做光刻机的巨头,中国市场占了它不少营收,尤其是深紫外光刻系统大多销往中国。但在美国的压力下,荷兰只能在中美之间做倾斜选择,这次对安世下手就是明晃晃的例子。毕竟在半导体领域,美国的影响力摆在那儿,不少国家都得看它的脸色行事。 最让人不舒服的是那三位外籍高管的时机,刚好在政府禁令第二天就发难,这时间点也太巧合了,很难不让人觉得是配合好的。这种内外联动的操作,硬生生把一家好好的企业当成了地缘政治博弈的棋子。 其实中国之前也有过类似的安全审查,比如之前有外资收购涉及重要港口的交易,中国依据国家安全法启动审查,但那都是针对没完成的并购,而且有明确的安全考量。荷兰这次是对已经正常运营六年的中资企业下手,连点实际证据都拿不出来,根本站不住脚。 这事儿对闻泰的打击太大了。虽然安世的日常经营还在继续,但决策链条变长了,资源调配也不灵活了,以后战略规划能不能落地都成了未知数。毕竟股权和控制权都被限制了,就算经济收益权还在,说话也没以前管用了。 闻泰现在也在积极应对,一边跟供应商、客户沟通稳住运营,一边找国际律师事务所准备法律维权,还在对接政府部门争取支持。但这事儿里外部因素太多,荷兰法院的裁决、政府的禁令,再加上背后的大国博弈,能不能顺利解决真不好说。 说到底,这事儿最伤的是全球投资的信任基础。以前大家都觉得合法收购的企业肯定受产权保护,只要合规经营就没问题。现在看来就算持有股权六年,也可能因地缘政治变故而被剥夺控制权。这让中国企业以后出海并购,心里都得打个大大的问号。 现在全球产业链本来就很紧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荷兰这么搞,看似是帮着美国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其实最后会让整个供应链变得碎片化。安世的产品供应要是受影响,那些依赖它的汽车、电子企业都会跟着遭殃,不管是中国企业还是荷兰本地产业,迟早都得受影响。 希望闻泰能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也希望这种把技术和企业当博弈工具的做法能早点停止。毕竟搞产业靠的是合作共赢,不是靠打压限制。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半导体圈炸锅了!荷兰冻结中企百亿资产,中国企业出海太难了 10月12号晚上,闻
辰沙星
2025-10-13 10:43:43
0
阅读: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