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亿中国人养不起高速?8年亏空6万亿,美国高速免费却能盈利。美国的高速随便上,

阿皮历史库 2025-10-13 10:01:34

14亿中国人养不起高速?8年亏空6万亿,美国高速免费却能盈利。美国的高速随便上,不收费,最后还能盈利,可中国的高速要收费,反而还亏欠,8年时间足足有6万亿的亏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中国的高速公路建设起步晚,1990年代才开始大规模建设。     但我们的目标定得很高,要高速网覆盖所有地级市,还要把偏远地区也连上路网,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投资。     根据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改委的公开数据,中国的高速公路总里程在2022年底已经超过17.7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     这不仅仅是经济发达地区有高速,西部的高原、东北的林区、南部的沿海岛屿都在铺设,这是基础设施国家战略的一部分。     美国的高速在1950年代联邦政府出钱建,当时是为了冷战时期的军事战略和经济发展,核心路网建好之后,不再大规模建设新线路,补修为主,所以建设成本早就摊薄了。     而中国在过去三十年一直是建设高峰期,大规模新建的成本压力远远大于维护期。     反观美国,其高速免费还能盈利,那是不是我们模式有问题呢?     这里要搞清楚,美国的所谓“盈利”并不是高速本身的收费带来的利润,而是他们通过燃油税、车辆购置税以及州财政补贴来覆盖成本。     美国的联邦燃油税几十年来没怎么涨,但因为车流量大、经济总量高,依然能每年稳定支持公路维护。     美国的高速网络不均衡,东部和西部交通量差距很大,很多地方压根没有中国那种高密度高速网。     而中国的收费模式,是通过运营公司在一定期限内收取费用回收投资,但与此同时还有贷款利息、维护成本和新建项目支出叠加上去。     而且美国高速免费是可以盈利吗?其实他们所谓的盈利更多体现在拉动经济增长,比如货物运输效率提升带来的税收增长。     美国没有像中国这样统一的收费系统,各州的情况不一样,有些州有收费公路,比如纽约州的收费公路就不少,还有跨州高速桥梁也收费。     美国的公路系统在二十世纪末之后进入维护为主的阶段,建成成本已经由上一代人通过税收和国债还清,所以今天看上去很轻松。     而中国恰好处在大规模铺设、升级、改造的阶段,每年新增线路带来的成本会让账面数字显得压力巨大。     我们之所以选择收费模式,一是为了缓解财政压力,不可能全部靠国家预算支付,因为这意味着要减少其他公共服务支出;二是收费也可以让使用者承担部分成本,让基础设施投资有回收渠道。     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高速车流量有限,如果全免,回收周期可能要几十年甚至永远回不来。     但是国家还是会在一些重点路段减少收费,比如节假日免收小客车费用,这些政策其实是减少了收入,但兼顾了民生和公平性。     在国家战略层面,高速公路建设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工具。     比如西部大通道、京港澳、沪昆这样的干线,把大城市和中小城市连起来,货运和人员流动效率提升,这会直接促进落后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     即使账面上有债务,这些线路带来的税收、工商业增长足以在更长周期内抵消。     美国在上世纪高速建设完成后,也经历了类似的区域经济增长过程,只不过他们的周期提前了几十年。     这个话题里最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的地方,就是把“账面债务”当成“亏损”,把“免收费”当成“零成本”。     现实是,高速公路是一个长期投入、长期回收的公共工程,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资金筹措方式。

0 阅读:3
阿皮历史库

阿皮历史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