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行连续两年分红超2000亿,银行“红包雨”为何越撒越多

数据读城 2025-10-12 22:23:00

在经济筑底的关键期,上市银行的中期分红情况就有了业界风向标的意味,其所体现出的盈利模式稳定、现金流充沛,对当下发展意义重大。但诸多银行撒下的“红包雨”,分布和数量差距极大,国有六大行分红金额超过2000亿元,是绝对的主力,其他中小银行能跻身分红队列,就已属不易。 对比2024年的银行中期分红情况,六大行基本持平,连续两年分红都超过2000亿元,结合目前未完全披露的情况来看,总体呈现出参与分红银行数量增多、总额微增的态势。 六大行继续“大撒把”,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勉力跟上 2025年中期,六大行延续了高比例分红的做法。工商银行以超过500亿元领跑,建设银行以超过480亿元紧随其后,两家银行上半年都实现了超过1600亿元的归母净利润。其后是农业银行的418.23亿元,中国银行的352.50亿元,邮储银行的147.72亿元和交通银行的138.11亿元——六大行的集体表态是,现金分红不低于净利润的30%。 再往后是中信银行的104.61亿元。随后,各家银行“撒红包”的力度大减,单个金额再未超过60亿元。 股份制银行里除了中信领跑,民生、平安、华夏3家的分红规模都与六大行差距极大,招商银行被视为股份制银行的希望,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也难以追上六大行。 城商行、农商行的分红情况更趋于两极分化。沪农商行2025年的分红较去年略有提升,首次推出中期分红的长沙银行在所处的细分赛道表现不错,常熟银行、苏农银行等同样如此。相比之下,浦发银行、郑州银行等暂不进行中期分红,或是因为盈利未达预期,或是需要留存资金应对经营方面的挑战。 经济下行期,六大行为何还能高分红 目前来看,银行业整体面临净息差收窄、不良处置压力加大的挑战,六大行之所以业绩稳、分红高,是受益于规模与质量的“双保险”。 部分大行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但整体盈利规模依然庞大,在上半年实现6800亿元以上净利润的同时,将不良贷款率控制在了1.33%以下,资本充足率也大多在15%以上,是当之无愧的金融体系“压舱石”。 与之相比,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普遍不高,为了满足业务扩展和抵御风险的需求,一些银行只能减少或放弃分红。 同为服务实体经济,六大行的业务聚焦批发性信贷与普惠金融,更显稳健,中小银行更倾向于开展特色业务,以求更好的生存、发展。今年在分红方面表现出彩的中小银行,如中信银行、沪农商行、常熟银行等,都有营收稳步增长、资产质量改善等特点,也都有突出的新业务成绩。 随着存款利率下调逐步传导至资产端,以及不良贷款的加速出清,银行业的盈利压力有望得到缓解,即有更多银行将加入到分红的队列里,分红总额也有望进一步提升。 不管如何平衡短期分红与长期发展的关系,不同体量的银行机构都需要梳理自身的经营实力、资本状况与发展定位,以此找到服务实体经济与回馈股东之间的真正平衡点。

0 阅读:23
数据读城

数据读城

城市、产业发展数据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