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伊朗外长宣布 10月12日,伊朗外长侯赛因·阿米尔-阿卜杜拉希扬在电视上干脆利落地说了两件大事:第一,伊朗永远不会加入《亚伯拉罕协议》;第二,现在根本没理由再和英、法、德三国谈伊核问题。 伊朗这两句话,说出来掷地有声,背后藏着的是中东格局里最现实的利益博弈。 《亚伯拉罕协议》从2020年签的时候起,伊朗就没给过好脸色——这协议本质是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和解条约”,阿联酋、巴林这些国家跟着美国的节奏和以色列建交,在伊朗眼里,就是把巴勒斯坦的利益抛到了脑后。 要知道,伊朗一直以“巴勒斯坦正义的捍卫者”自居,加入这个协议,等于否定自己几十年的地区立场,这种赔本的买卖,别说“永远”,就是一天都不可能松口。 比起拒绝《亚伯拉罕协议》的立场坚定,伊朗对英法德关上伊核谈判大门的举动,更透着一股“失望后的清醒”。 2015年伊核协议(JCPOA)签的时候,英法德是重要参与方,可自从美国2018年撕毁协议、重启对伊制裁,欧盟的表现就始终在“表态”与“行动”间摇摆。伊朗想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制裁解除,让石油出口回归正常,让国内经济喘口气。 尽管欧盟通过“INSTEX”结算机制帮伊朗绕过部分金融限制,2024年还解冻了约70亿美元海外资产,伊朗当年石油出口量也同比激增10.75%,但这些进展远未满足伊朗对“全面解除制裁”的核心诉求。 2024年11月维也纳会谈虽达成初步共识,可后续推进缓慢,英法德的调解既管不了美国的单边制裁,又难以弥合各方分歧,现在伊朗说“没理由谈”,不过是把对现有谈判效率的不满摆到了明面上。 别觉得伊朗这是在“赌气”,这背后全是实打实的算计。 中东这地方,立场就是生存的本钱——拒绝《亚伯拉罕协议》,能让伊朗继续拉拢巴勒斯坦、黎巴嫩真主党这些“抵抗力量”,维系在什叶派阵营中的影响力,毕竟伊拉克什叶派政党“法塔赫联盟”曾公开批评外部干预。 也门胡塞武装、叙利亚阿拉维派政权也都保持着自身独立性,伊朗从不是“绝对领导”,而是通过共同利益维系合作;暂停和欧盟谈伊核,既是对欧盟的施压,也是在倒逼俄罗斯、中国这些合作伙伴给出更实在的支持,就像2025年7月俄伊中三边峰会提出的“地区安全对话机制”,本就是多轨道协商的重要一步。 说到底,伊朗的每一句话,都是在为自己的安全和发展铺路,毕竟在复杂的中东棋局里,客气换不来利益,软弱换不来尊重。 值得一提的是,伊朗的经济考量也藏在这些表态里。 2024年伊朗石油出口收入达470亿美元,可世界银行2025年1月报告显示,政府将其中50%用于军事支出,仅有15%投入民生领域,8.2%的GDP财政赤字、里亚尔汇率贬值,既是受外部制裁影响,更是内部经济结构失衡的结果。 拒绝协议、暂停谈判,也是伊朗在向内外传递信号:不会为短期利益牺牲长期立场,更不会在压力下妥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就在刚刚 伊朗外长宣布 10月12日,伊朗外长侯赛因·阿米尔-阿卜杜拉希扬在电视
小小海棠花
2025-10-12 09:13:07
0
阅读: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