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劳力士大师赛
半决赛过后又回到了2023年八强阶段到处都在说水漫金山的情景。可以理解吐槽阵容不符合预期,但总是刷到、甚至几位朋友也发来一些冷嘲热讽的论调,真的很无奈。
特别是随处可见的“大师赛沦为挑战赛”,以及各种看似玩梗本质蔑视球员的段子。怎么,两百大们就得一辈子和挑战赛绑死?大师赛是有多高贵,决赛设置过低排位禁令?
网球有别于很多项目的魅力,不就是这种弱中心的多元文化么?看球这些年从为大牌入坑到关注起群像,尤其是社交媒体时代之后,总能像寻宝游戏一样,在那些被主流叙事忽略的球员身上,发现数不尽的可爱特质。
而且这些特质,以及TA们一路付出的努力,在家门口的比赛中又会被最大化捕捉。同样是爆冷,对千里之外的赛事可能也只会送上轻飘飘的几句评论,但亲眼看着他们在凌晨绝地求生,看着他们顶着烈日汗如雨下,实在不忍心只用“爆冷”来描述。
瓦舍罗从由别人决定能否参赛的命运起点出发连赢八场,林德克内西在三十岁才迎来人生中首个大赛突破。每个人的故事背后都有一长串值得回味的细节,更不用说这两则故事还有“表兄弟”关系作为奇妙纽带。
最近几天,会为阿飞德约们的失利胸闷,也为梅梅Demon们错失机会捶腿,但我还是会带着无限好奇与期待去看这样一场对决。前天逛旗忠二十周年展时,发现自己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对每站冠军与八卦如数家珍。很多细节都会逐渐淡忘,但十几年后一定会记得,在这样一个衬衫晒出盐渍的秋天,亲眼见证过两个腿比我腰高的表兄弟,一路神奇闯关,默契书写奇迹。
atpbo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