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我们国内文科生都是什么样的,你就知道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缩减文科了! 这

星星不吃瓜 2025-10-12 01:22:46

看看我们国内文科生都是什么样的,你就知道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缩减文科了! 这话里的火气,藏着不少人对文科的失望——最近几年,高校缩招、舆论吐槽,文科像被贴了“没用”标签 原博主说的“大师”,挂着“文化学者”“教育顾问”头衔,讲座里骂我们拿不到诺奖是“没创造性”,还说“创造性天生,中国人不如老外” 评论区炸了——有人翻出屠呦呦、莫言的诺奖证书,问“这不是中国的创造性?” 先不说诺奖的西方视角,单说创造性——心理学早有结论,创造性是“知识+训练”的结果: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读了上千本中医古籍;莫言写《红高粱》,扎根山东农村几十年 再看文科缩减真相:教育部2024年统计,部分高校缩招文科是因为“就业对口率低”——2023届文科就业率比理工科低8个百分点,但这是专业设置脱节,比如很多高校还在教“西方文论”,没开“中国文化传播”实操课 为什么有人把诺奖当创造性唯一标准? ① 诺奖评委多是西方人,评选倾向西方价值观,比如文学奖更看重“批判现实”,中国乡土文学常被忽视; ② 有人把创造性等同于“标新立异”,忘了创造性是“解决问题”——东风5C保家卫国,是工程师的创造性;《流浪地球》火遍全球,是编剧的创造性; ③ 有人混淆“文科”和“文人”——文科是学科,文人是个体,不能因为几个“大师”否定整个文科 文科的作用,从来不是拿诺奖,是守人心——疫情期间,写“方舱日记”的记者,用文字凝聚人心;讲“中国通史”的学者,用历史唤醒民族认同 可现在有些文科教育走偏了:教材删了《谁是最可爱的人》,加了西方“个性解放”;老师上课只讲“西方民主”,不提“中国协商民主”优势 结果学生读了四年文科,没学会家国情怀,反而觉得“外国月亮更圆” 有网友说“从来遇到危难都是大部分文人跪下,大部分武官战死”,这话有点以偏概全——抗战时闻一多拍案而起,朱自清不吃美国救济粮,都是文人骨气;但也有文人当“软骨头”,比如帮日本人宣传的“文化汉奸” 我觉得,文科不是没用,是被用坏了。我们需要的是“懂中国的文科”——教学生读《论语》,是学“己欲立而立人”的格局;教学生写新闻,是学“为天地立心”的责任。那些崇洋媚外的“大师”,才是该被骂的 你觉得文科该怎么改?是加家国情怀课,还是调整专业设置?

0 阅读:273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04

用户10xxx04

4
2025-10-12 08:36

不管什么科,出真正的人才多就是好科,少就压缩,多就扩大。没毛病。

繁星

繁星

3
2025-10-12 01:55

支持作者!看看现在在国际上大火的高志凯老师,还说文科没用?只是有胸怀知识胆识和睿智的人太少!

喷子

喷子

1
2025-10-12 04:06

管你文科理科,能搞钱就是好科

星星不吃瓜

星星不吃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