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冰心发文暗讽林徽因“生活不检点,成天让男人围着她转,简直是伤风败俗”

浅笑对风吟 2025-10-12 00:33:36

1933年,冰心发文暗讽林徽因“生活不检点,成天让男人围着她转,简直是伤风败俗”,林徽因知道后,送给冰心一份礼物,让冰心怒不敢言,从此,2人交恶近半个世纪。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33年秋日的一个午后,北平总布胡同的林家宅邸里,林徽因正仔细包装一坛山西老陈醋。 青花瓷坛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她系好礼盒的丝带,吩咐仆人送往冰心住处。 这个看似平常的举动,在北平文化圈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 事情要从几个月前说起。 那年春天,冰心在《大公报》上发表短篇小说《太太的客厅》。 文中描写了一位热衷举办沙龙的贵妇人,周旋于众多男性友人之间。 虽然未直接点名,但文中描述的客厅布局、人物特征,都与林徽因每周六的沙龙如出一辙。 文章发表后,在北平文人圈中迅速流传开来。 这并非冰心第一次对林徽因的生活方式表示异议。 早在两年前,她就写过一首题为《我劝你》的诗,私下向友人透露这是对林徽因的劝诫。 而这次的小说,则把这种隐晦的批评推向了高潮。 收到小说的当天,林徽因正在书房整理山西古建筑考察笔记。 当友人带着杂志来访,委婉地转达了小说内容时,她只是轻轻放下手中的测绘图纸,嘴角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第二天,她便差人去买来了那坛陈醋。 冰心收到这份特殊礼物时,正在书房整理稿件。 打开精致的礼盒,一股浓郁的酸味扑鼻而来。 她盯着那坛醋看了许久,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轻轻合上了盒盖。 这个意味深长的回礼,让原本就微妙的关系更添了几分戏剧性。 其实,这两位才女原本有着深厚的渊源。 她们不仅是福建同乡,两人的丈夫梁思成和吴文藻更是清华同窗,曾同住一间宿舍。 早年间,冰心常以姐姐自居,对林徽因多有照拂。 她们曾一起逛琉璃厂的书画店,在中山公园的茶座畅谈文学,关系亲密得如同姐妹。 转变始于林徽因开始举办周末沙龙。 她的客厅总是高朋满座,徐志摩、胡适、沈从文等文人学者都是常客。 沙龙上的话题从诗词歌赋到建筑艺术,从中西文化到时局政事,气氛自由而热烈。 林徽因作为女主人,总能以渊博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解成为话题的中心。 冰心也曾受邀参加过几次沙龙。 她通常安静地坐在角落,看着林徽因用流利的英语与外国学者交谈,或是与宾客们热烈讨论。 这种开放式的交流方式,与冰心内敛含蓄的性格格格不入。 更让她不解的是,林徽因与徐志摩、金岳霖等男性友人之间毫无拘束的交往方式。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社交场合,也反映在她们的创作中。 冰心的文字清新质朴,如《寄小读者》中充满对纯真世界的向往。 而林徽因的诗歌则更注重艺术表现力,如《深夜里听到乐声》中细腻的情感刻画。 这种文学风格的分野,恰是二人性格差异的写照。 随着时间推移,两人渐行渐远。 冰心更多时间待在西城的家中专心创作,而林徽因则继续着她的沙龙和古建筑考察。 直到那篇小说和那坛陈醋,让这段微妙的关系浮出水面。 值得玩味的是,这场风波并未影响她们各自的事业追求。 冰心继续致力于儿童文学创作,而林徽因则与梁思成投身古建筑保护。 1937年抗战爆发后,她们都选择了内迁,在艰难的环境中继续坚持文化工作。 这场文人间的往事,如今已成为一段历史佳话。 它不仅展现了两位杰出女性的个性风采,更折射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群体的精神面貌。 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年代,她们以各自的方式践行着文化人的使命,留下了一段耐人寻味的历史印记。 主要信源:(中国新闻网——林徽因与冰心曾有过节 被评政治性多于个人恩怨)

0 阅读:48

猜你喜欢

浅笑对风吟

浅笑对风吟

关注我,一起看一看人间万千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