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台湾地下党员张志忠年轻时的照片,他被捕后受了4年酷刑,妻儿也为他而死,国民党特务头目谷正文更是在晚年称他是“唯一的硬汉”,直到1998年,他才被中共追认为烈士。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台北的雨季总是漫长而潮湿。 1950年2月的那个夜晚,雨水在万华区的街面上泛起细碎的光。 张志忠踩着自行车穿过昏暗的街道,车链发出规律的咔嗒声。 他刚结束一天的地下工作,正准备返回藏身处。 就在这时,一辆吉普车从巷口猛冲出来,刺眼的车灯将他笼罩。 这场看似偶然的车祸,实则是国民党特务蹲守月余的精心布局。 当张志忠从地上挣扎着起身时,几个黑影迅速围了上来。 他没有反抗,只是平静地整理了下被扯破的衣领。 这个夜晚,台湾省工作委员会的副书记落入了敌手。 几乎在同一时期,台湾地下党的最高领导人蔡孝乾也被捕入狱。 与张志忠的坚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位曾经参加过长征的老革命迅速变节。 他在审讯室里轻易地交出了潜伏在国民党国防部的吴石将军,以及整个地下组织的人员名单。 这份名单最终导致1800多人被捕,1100多人遇难。 而在另一间审讯室里,张志忠正经历着截然不同的考验。 特务们轮番上阵,用尽各种手段想撬开他的嘴。 鞭子抽在背上发出沉闷的声响,但他始终咬紧牙关。 当剧痛袭来时,他想起故乡嘉义的稻田,想起年少时在田埂上读进步书籍的场景。 这些记忆成了他坚持下去的力量。 监狱的生活暗无天日,但张志忠却在黑暗中点燃了希望的火焰。 他组织同牢房的难友秘密学习,用指甲在墙壁上刻下革命诗句。 每当夜深人静,他便会低声哼唱《国际歌》,那旋律像暗夜中的萤火,照亮了囚徒们的心灵。 就连看守的狱警也私下议论,说这个囚犯身上有种说不出的气度。 最令人动容的是张志忠与妻子季沄在狱中的相互扶持。 虽然被关在不同牢房,但他们通过秘密渠道传递纸条。 季沄在纸条上画一朵小花,张志忠就会回画一只飞鸟。 这些简单的图案成了他们之间最温暖的交流。 1950年11月,季沄率先走向刑场。 就义前,她托人带给丈夫最后一张纸条,上面只写了三个字:"我先行。" 蒋经国曾亲自到监狱劝降。 他站在牢房外,看着这个衣衫褴褛却目光坚定的囚犯。 那眼神让蒋经国印象深刻,多年后他在回忆录中仍提及此事。 在漫长的四年囚禁中,张志忠见证了太多生死离别。 有的难友不堪折磨选择屈服,有的像他一样坚持到最后。 每当有人被带往刑场,他都会站起身,默默行注目礼。 这种无声的告别成了监狱里特有的仪式。 1954年3月16日,终于轮到了张志忠。 临刑前,他仔细整理好囚服,将乱发捋到耳后。 走出牢房时,他突然停下脚步,回头望了一眼生活了四年的狭小空间。 阳光从高窗洒落,在墙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这一刻,他的神情异常平静。 刑场上的风特别大,吹起了地上的落叶。 张志忠抬头望向天空,轻声说了句:"终于可以休息了。" 枪声响起时,一群白鸽从附近的屋顶飞起,在蓝天中划出优美的弧线。 多年后,当这段历史被重新发掘,人们才意识到张志忠留下的不仅是一个英雄故事。 他在狱中写的日记、给家人的信件,都成为研究那个时代的重要史料。 更难得的是,就连当年审讯他的谷正文也在回忆录中承认:"张先生是个值得尊敬的人。" 张志忠的老家在嘉义乡下,院子里有棵他年少时种下的玉兰树。 每年春天,白花依旧盛开,香气弥漫整个院落。 邻居家的老人偶尔会指着那棵树说:"这是志忠种的。"然后陷入长久的沉默。 1998年,张志忠被追认为烈士,也算是为尘封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而这段历史就像那棵玉兰树,虽然历经风雨,却从未停止生长。 当白色的花瓣飘落在故土上时,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坚持和牺牲的永恒故事。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台湾共产党,“两岸历史中的失踪者”)
吴石的身后恩人——当年的小委员长陈诚陈诚为保护吴石子女,特意在吴石被杀害后
【28评论】【4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