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已经饿了3天的唐满洋,趁着夜色率部爬上了美军580.7高地,谁知上面一个美军都没有,他一愣:“难道情报有误?” 由于美军“磁性战术”切断了补给线,战士们已经三天三夜没吃过一顿饱饭,饿得直打晃,军用水壶里最后几口炒面汤早被舔得干干净净。 整个连队最后的口粮是司务长用树芽混着炒面渣煮的稀汤,有个叫王栓柱的战士饿得啃皮带,却把分到的半茶缸树芽汤让给发烧的战友。 唐满洋在战前动员时嗓音沙哑:“咱们饿着肚子打仗,为的是祖国老乡能安心种庄稼!” 可当队伍悄无声息攀上山顶时,所有人都愣住了,阵地上空无一人,只有夜风卷着硝烟味扑面而来。 唐满洋心头一紧,下意识攥紧腰间的驳壳枪:“美国鬼子唱的是哪出空城计?”这场看似扑空的行动,竟成为朝鲜战场上一次教科书式的逆袭战例。 唐满洋看到的空地,可不是美军逃走了,而是接替麦克阿瑟的指挥官,发现了志愿军的一个大缺陷,在设陷阱引诱他们。 志愿军攻势通常持续七天左右,于是发明了“磁性战术”。 故意后撤诱敌深入,待对方粮弹耗尽时反击。 580.7高地的空城计正是陷阱,美军主力藏在相邻三座山头,准备等志愿军占领高地后合围。 但唐满洋在黄埔军校旁听时接触过地形学,他注意到中间山头孤立无援,立即改变战术:“咱们给他来个中心开花!” 唐满洋让战士们反穿棉衣露出白内衬,在夜色中伪装成美军巡逻队。 当先头班摸到敌军阵地时,发现美国兵正围着罐头聚餐。突击组从侧翼切入,用手榴弹炸翻炊事车,爆炸的火光成了总攻信号。 更绝的是唐满洋来了一招的“擒王战术”,他专打戴钢盔的军官,因为美军士兵多戴软帽。 混战中,他击毙的指挥官手腕上还戴着夜光表,后来这块表成了连队指挥员们的公用计时器。 在这场混战中,唐满洋他们抓了很多美国俘虏,对于如何处决俘虏志愿军是很有经验的,中国志愿军不杀俘虏,甚至还优待俘虏,感化他们。 但是这群人不知道,志愿军在美国长官口中,被形容成不知疲倦的恶魔,吓的美军提起志愿军就害怕。 而这次,唐满洋他们四十多个人,抓了三十多个俘虏,可不好看光。 尤其是,一个美军长官模样的人,突然喊了一句他们的援军要来,俘虏群突然就乱了。 唐满洋后来回忆:“咱们就四十多人,押着三十多个俘虏,他们突然扑向伤员担架。”在权衡战士安危和国际公约后,他做出艰难决定,就是拿枪杀鸡儆猴。 这件事直接影响了他的功勋评定,从一等功降为三等功。 但当年参战的老兵张大山晚年证实:“要是俘虏暴动成功,整个医疗队都会暴露在敌军炮火下。” 这场小规模战斗折射出整个朝鲜战场的态势,当时志愿军正面临装备代差,美军每个步兵班配属三支自动步枪和火箭筒,而唐满洋连队主要靠日制三八式步枪。 但志愿军发明了“堑壕延伸术”,夜间挖战壕抵近敌军,缩短冲锋距离。 580.7高地之战后,该战术被推广到全线,某兵团甚至开展“土工作业大比武”,有个战士一夜挖出五百米交通壕。 唐满洋晚年在北京军区大院种枣树,总爱念叨:“打仗不是比谁枪多,是比谁脑子活。”
最初拟定开国上将名单里,原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建安名列前位,而最后下
【3评论】【1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