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手力度非常大!外媒意识到事态严重了!在我们宣告对稀土技术进行管制之后,德媒感到事态非常的严重!10月9日,德国之声刊文表示,中国这一次稀土技术管制力度非常的大。而这其中两个方面,将会给美国等国家构成非常大的麻烦。 实际上,在中国调整稀土技术出口政策后,美国立刻感受到了直接冲击,尤其是在军事科技领域,美国的F-35战斗机和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这类武器,制造过程中对稀土的依赖极大,雷达和发动机都离不开一些稀有金属。 根据美国国防部的数据,美军重要装备大多要用到从中国来的稀土。可是,中国不仅拥有大量资源,还把稀土的核心提纯技术牢牢握在手里,这意味美国很难在短时间内寻求替代方案。 美国不是没想自救,五角大楼已经花了上亿美元在本土建工厂,还与澳洲公司合作,可最终生产出来的稀土纯度和中国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即便设备换新、投资加大,关键材料的质量依然不达标,对美国产业链打击很明显,例如,美国在得州建设的稀土厂,就是因为少了中国的关键工艺,只能做出纯度不高的合金。 像“爱国者”导弹等高精度武器,因为原材料达不到标准,性能受到了直接影响,与此同时,美国现有的稀土储备也仅能支持几个月,一旦耗尽将陷入被动。 压力很快就传递到了高科技领域,美国半导体行业的巨头公司也感到了不安,中国的新规重点限制了14纳米及以下芯片和256层存储芯片的相关稀土材料和技术。 这两类产品是现在智能手机、人工智能和数据设备的核心,台积电、三星等国际大厂都依赖中国,在原材料供应上难以找到完全替代,一旦断供,产线稳定性和芯片良率都会出大问题。 中国的稀土管制不仅让美国科技和军工叫苦,德国作为欧洲制造业龙头也坐立难安,德国车企协会最近发出警告称,如果稀土采购受阻,德国的电动车工厂甚至可能几个月就被迫停产。 大众、宝马等品牌,电机核心组件全要消耗中国供应的磁体,曾有供应商出口审批拖延,导致工厂停工,整个产业链随时面临熄火风险,欧洲其实很想自立门户,但现实是无论新建工厂还是开采新矿,都需要至少五年,短期内难有起色。 中国此次不仅出口管控原材料,还扩大管控到了关键技术,只要国际公司在其他国家用中国设备和技术做稀土产品,出口时同样得经过中国审批。比如德国巴斯夫在马来西亚的稀土厂就受此影响,每次出货都要给出详细的最终用途说明,等待中国商务部批复。 这有效把全球稀土产业链的绝大部分开关放在中国手里,西方企业根本绕不开这个大门槛。 西方国家虽然出台各种措施、投巨资想摆脱这种依赖,但目前见效甚微,欧盟的材料自给计划,到2030年也很难实现要求。 实际上,这场对稀土的博弈已经超出了资源本身,掌控原材料只是基础,更深层的是对供应链规则和产业标准的掌控权。 中国不仅把控住全球稀土的开采,而且在分离、提纯、深化应用等环节都建立了完整体系,美国和欧洲哪怕资金充足、决心十足,也总被卡在技术和时间两道难关前。 参考信源:DW 中文-德国之声
是谁在帮中国堵住稀土的后门?答案让所有人都没想到,中国对美国禁运关键稀土后,出现
【4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