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帮出了个“白眼狼”? 沙特阿拉伯宣布了。 10月9日,沙特阿拉伯外贸总局一纸公告,矛头直指中国商品——对原产于中国的饮料易拉罐铝盖正式立案反倾销,直白点说,正是红牛、可乐、气泡水最常用的小尺寸盖! 中国帮着沙特搞转型,结果反倒被当成了“靶子”? 别小看这不起眼的小玩意儿,直径 50 到 63 毫米、厚度 0.213 到 0.250 毫米的尺寸,正是红牛、可乐这些日常饮料最常用的规格。 说白了,不是中国产品搞 “倾销”,实在是咱们的铝盖太能打,把沙特本土铝厂逼得没了活路,这才急着搬来反倾销的 “救兵”。 先说说中国铝盖到底强在哪,全球饮料行业里,中国产的铝盖早成了“性价比标杆”。 不仅冲压精度能控制在 0.01 毫米以内,耐腐蚀性更是能扛住中东 40 度的高温,开封时的密封性和顺畅度都卡得死死的。 2024 年对中东的出口量一年就涨了 7.1%,沙特市场里六成以上的饮料铝盖都来自中国,更关键的是成本控制。 山东、广东的铝盖厂靠着规模化生产,一只盖子成本能比沙特本土低三成,还能做到当天接单、三天发货,这种效率让沙特企业根本没法比。 就拿沙特最大的铝业公司 SABIC 来说,虽然在铝土矿开采、电解铝制造上有优势,可到了铝盖这种精密加工环节,技术跟不上,一条生产线一天最多产 10 万只,还总有边角毛刺。 反观中国工厂一条线日产能能到 50 万只,良率高达 99.8%。 沙特这次动手,表面是护着本土企业,实则是自己的产业链“掉了链子”,按理说沙特是铝资源大国,2019 年铝土矿产量就有 1260 万吨,占全球 3.5%。 从开采到电解铝的上游环节堪称完整,SABIC 和 Ma'aden 两家企业就占了国内 70% 的市场份额。 可偏偏卡在了 “最后一公里” 的深加工上,铝盖生产需要的精密模具、自动化冲压设备都得靠进口,连原材料铝板的平整度都不达标,得从中国采购半成品再加工,成本自然降不下来。 有业内人算过一笔账,沙特本土造一只铝盖的成本是 0.12 美元,中国进口的连运费算上才 0.08 美元,换成谁都会选中国货。 更打脸的是,沙特一边查中国铝盖,一边还得靠中国帮着建产业链,这些年中国企业跟着沙特 “2030 愿景” 跑前跑后,魏桥创业和沙特阿美合作建铝加工基地。 南山铝业的航空级铝板还进了沙特 NEOM 未来城项目,2024 年对沙特有色金属出口额直接涨了 21%。 可以说沙特的铝产业升级,离不开中国的技术和设备支持,可到了铝盖这种 “小东西” 上,却突然翻脸搞反倾销,这操作简直是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沙特的小算盘打得挺精,想靠反倾销“逼”本土产业升,借着 “2030 愿景” 推动经济多元化,沙特正砸 1700 亿美元搞矿业投资,目标是跻身全球第三大矿业经济体,铝加工是重点发展的方向。 可产业升级哪是靠 “堵” 就能成的?铝盖看着简单,从铝板拉伸、冲压成型到涂层固化,十几道工序里藏着精密制造的门道,中国企业是花了十年时间才磨合出成熟工艺。 沙特想靠关税保护在短时间内追上来,根本不现实。 之前沙特也曾试着扶持本土铝盖企业,给了税收优惠和补贴,结果企业拿着钱买了设备,却招不到会调试的技术工人,最后生产线只能闲置,反而亏了更多。 这种“为保护而保护”的套路,历史上早就被验证过是条死路,上世纪 80 年代的巴西,靠着铁矿资源优势搞钢铁产业,却对进口钢材加征关税保护本土企业。 结果本土钢企技术落后,造出来的钢材强度不达标,连自家汽车厂都不用,最后只能低价出口,反而被贴上“低质”标签。 沙特现在的情况跟巴西很像,有上游资源却没下游技术,不想着跟中国企业合作学本事,反而靠反倾销搞对立,最后只会耽误自己的转型进度。 中国铝盖能占据沙特市场,靠的是质量、价格和效率,这不是反倾销能撼动的,要是沙特一直抱着 “保护主义” 不放,最后耽误的不是中国企业,而是自己的 “2030 愿景”。 毕竟产业升级靠的是合作共赢,不是闭门造车。 信源:沙特阿拉伯对华易拉罐铝盖启动反倾销调查2025-10-09 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
中国帮出了个“白眼狼”? 沙特阿拉伯宣布了。 10月9日,沙特阿拉伯外贸总局一纸
青橘小罐
2025-10-11 11:48:25
0
阅读: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