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参议院以15票赞成、3票反对、2票弃权的投票结果通过了一项决议,敦促国际刑事法院基于人道主义考虑批准对菲律宾前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实施软禁。 2025年10月初,菲律宾参议院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一项特殊决议,呼吁国际刑事法院(ICC)对羁押在海牙的前总统杜特尔特改为软禁监管。这场投票结果背后,既是人道主义考量与司法程序的碰撞,也折射出菲律宾国内政治力量的重新洗牌。 要理解这份决议,得先搞清楚 ICC 为啥会调查杜特尔特。早在 2018 年,杜特尔特任菲律宾总统期间发起 “禁毒战争”,期间有民间组织指控 “禁毒行动中存在滥杀平民、非法逮捕” 等行为,涉及约 3000 起疑似违规案例。 2021 年,ICC 正式启动对杜特尔特的调查,认为其可能在 “禁毒战争” 中涉嫌 “危害人类罪”。不过杜特尔特政府当时并不认可 ICC 的管辖权,菲律宾还在 2019 年退出了《罗马规约》(ICC 的成立依据),表示 “ICC 的调查干涉菲律宾内政”。 现在杜特尔特卸任了,菲律宾参议院却突然推动敦促 ICC 软禁他的决议,时间点选得很微妙,刚好在 ICC 准备公布调查中期报告的前一个月,不少人猜测这是菲律宾国内政治力量在通过国际司法途径,对前政府的政策进行 “事后追责”。 杜特尔特这边的反应也很直接。决议通过后,他通过发言人发表声明,称 “这份决议是政治操弄,ICC 没有权力对菲律宾前总统采取任何措施”,还强调 “当年的禁毒战争是为了保护菲律宾民众,打击毒品犯罪,所有行动都符合菲律宾法律”。 杜特尔特的支持者更是在马尼拉街头举行抗议活动,举着 “反对外部势力干涉”“支持杜特尔特” 的标语,认为参议院的决议 “背叛了为禁毒付出努力的民众”。 不过也有支持决议的声音,菲律宾人权委员会就发表声明,称 “敦促 ICC 采取措施是为了让受害者得到公正对待,确保类似的人权争议不再发生”,还有不少当年 “禁毒战争” 疑似受害者的家属表示,希望通过 ICC 的调查,能查清亲人死亡的真相。 国际社会对这事的态度也分成了两派。支持 ICC 调查的国家,比如法国、加拿大,认为 “尊重国际司法程序是维护人权的重要部分”,表示会关注菲律宾参议院决议的后续影响;而反对的国家,比如俄罗斯、中国,则认为 “ICC 的调查应尊重主权国家的司法管辖,不应干涉他国内政”。 ICC 方面目前还没对菲律宾参议院的决议作出回应,但有内部人士透露,ICC“不会轻易受某国国内政治决议的影响,会按照自身的调查程序推进,是否采取软禁措施需要基于充分的证据和法律依据”。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份决议可能会影响菲律宾国内的政治格局。杜特尔特虽然卸任了,但他领导的政党 “菲律宾人民党” 在国会还有不少席位,而且他的女儿莎拉・杜特尔特是现任菲律宾副总统,在国内有不少支持者。 参议院通过这样的决议,相当于公开与杜特尔特阵营 “划清界限”,可能会引发菲律宾国内政党之间的进一步对立。 有政治分析师指出,“现在菲律宾正处于 2025 年地方选举的筹备阶段,参议院的这份决议很可能是不同政治力量为了争取选民支持,在人权、司法等议题上进行的博弈,不一定完全是出于对司法公正的考量”。 还有个细节很关键,菲律宾参议院的决议其实没有法律约束力,只能算是 “政治表态”,ICC 是否采纳、是否对杜特尔特实施软禁,最终还是要看 ICC 的调查结果和法律判断。 而且菲律宾已经退出了《罗马规约》,从法律层面来说,没有义务配合 ICC 的调查,这就导致参议院的决议更像是 “道德呼吁”,实际能产生的影响有限。 不过这份决议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它表明菲律宾国内对前政府 “禁毒战争” 的争议还在持续,而且政治力量开始尝试通过国际渠道来解决国内的人权争议,这种趋势可能会影响未来菲律宾的外交和内政政策走向。 现在大家都在等着 ICC 接下来的动作,要是 ICC 真的考虑采纳菲律宾参议院的建议,对杜特尔特采取软禁措施,很可能会引发菲律宾与 ICC 的进一步对抗,甚至影响菲律宾与支持 ICC 国家的外交关系;要是 ICC 拒绝,又会让菲律宾参议院的决议显得 “形同虚设”,影响参议院的公信力。 不管结果如何,这件事都已经把杜特尔特再次推到了国际舆论的中心,也让菲律宾国内的政治分歧和人权争议变得更加公开化,后续的发展还有很多不确定性。 至于最后ICC会怎么决定,那是另一回事了。法庭有法庭的节奏,政治有政治的逻辑,两者虽然交织,但不完全重合,现在这个局面,各方都在等。等独立医生的评估报告,等ICC的最终决定,等2028年的大选。 信源:菲律宾参议院关于敦促 ICC 软禁杜特尔特的决议全文_菲律宾参议院官网
菲律宾参议院以15票赞成、3票反对、2票弃权的投票结果通过了一项决议,敦促国际刑
烟雨评社
2025-10-11 11:48:15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