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了心要打垮中国?最大威胁现身!这次不是美国,普京却笑到了最后。 2022年俄

冷紫叶 2025-10-11 10:39:47

铁了心要打垮中国?最大威胁现身!这次不是美国,普京却笑到了最后。 2022年俄乌冲突一打响,西方立马对俄罗斯铺开制裁大网,大众、雷诺这些在俄盘踞多年的欧美车企,二话不说打包走人,把半壁江山的市场空白扔在了那儿,俄罗斯本土的拉达汽车本来就技术跟不上,零件还依赖欧洲供应,制裁一来直接断了活路,产能掉得没法看。 莫斯科街头以前满是德国车的影子,那会儿突然就显得空落落的,消费者想买车都没太多选择。 就在这当口,中国车企瞅准了机会补位,谁也没想到,这一进就再也没停下脚步,到2024年,俄罗斯新车总销量刚过157万辆,中国品牌的份额硬生生冲到了60%以上。哈弗一年卖了快20万台,其中Jolin一款车就卖了83828辆,成了最受俄罗斯人待见的中国车。 奇瑞更猛,全年销量157040辆,排到了市场第三,瑞虎7ProMax和瑞虎4Pro两款车加起来就贡献了十多万台销量。吉利也没落下,149118辆的成绩带着59.4%的同比增幅,连和白俄罗斯合资的Belgee品牌都暴涨了2800多倍。 以前俄罗斯人觉得中国车是便宜货,可这回真切感受到性能不输德国车,价格还亲民,自然就认了,远东地区中国车的占比甚至过半。 可这火热的局面刚起来,真正的威胁就露出了苗头,不是美国单独出手,而是欧美抱团搞的遏制套路。美国2024年4月抛出个“NOLIMITS”法案,指名道姓要收拾奇瑞、长城、长安这些对俄出口的中国车企,想从供应链上卡脖子。 欧盟更鸡贼,一边跟着美国加码制裁,一边借着环保、安全名义设技术壁垒,悄悄抬高中国车进入欧洲市场的门槛,说白了就是怕中国车企在俄罗斯站稳脚跟后,转头抢他们的地盘。 这些势力心里打得精:要是能把中国车企挤出俄罗斯,既能断了俄罗斯的汽车补给,又能遏制中国制造业出海,简直是一举两得。他们还在背后煽风点火,说中国车“质量差”“搞倾销”,试图搅黄中俄的合作。 但他们千算万算,没算到俄罗斯和中国车企的应对这么稳,更没算到普京这步棋下得有多妙,俄罗斯那边早看透了西方的心思,知道光靠进口救不了市场,更得抓牢中国这条线。 2023年俄媒曾冒出个“中国车必须100%本土制造”的提议,看着苛刻,其实是想拉中国车企深度绑定。虽然没成真,但俄罗斯紧接着就动了真格,2024年7月大幅上调回收费,这玩意儿看着是环保处置费,实则成了鼓励本地化的隐形杠杆,进口车得多掏钱,本土组装的就能退费。 中国车企也没犯愣,没只顾着短期卖车赚钱,长城早在2019年就在图拉建了全工艺工厂,2025年还把产能扩到20万辆。奇瑞接下了前大众在加卢加的工厂搞组装,江淮帮着莫斯科人品牌下线新车,FAW还帮拉达产SUV。 这些操作看似是妥协,实则是把供应链根扎进了俄罗斯,西方再想制裁都没那么容易下手。就算2025年俄罗斯又加了补税和回收费,中国车出口量上半年降了58.75%,可市场份额还稳在58.41%,根本没被打垮。 更有意思的是普京的“平衡术”,2025年俄乌战线胶着,他一边放话邀请大众、丰田这些西方车企回来,还定了“俄资控股、交核心技术、六成本土化”的门槛,看着是给西方留窗户,实则是借这个由头压价要技术,同时也让中国车企更有动力搞本地化。 另一边对12款中国重卡下禁令,说什么技术不达标,明眼人都知道是帮本土卡玛斯车企喘口气,也是在倒逼中国车升级质量。这种张弛有度的操作,既没得罪中国这个重要伙伴,又推着本土工业往前走,可谓一举两得。 西方的遏制反而成了中俄合作的催化剂,以前中国车企出海多是卖产品,现在在俄罗斯建工厂、扩经销商网络,奇瑞的经销中心都开到210家了。 售后短板也在补,以前有俄罗斯网红吐槽“中国车坏了没地方修”,现在吉利、哈弗的服务点慢慢铺开,备件供应也跟上了。2025年俄罗斯电动车销量涨了26.4%,几乎全是中国品牌领跑,连技术输出都开始了。 到这时候再看,西方那些“打垮中国”的算盘彻底落空了,他们想靠制裁断中俄联系,结果逼得两国产业链绑得更紧。 中国车企借着俄罗斯市场完成了从“卖车”到“建体系”的升级,俄罗斯则靠中国车企盘活了本土汽车工业,2024年汽车产量比前一年涨了不少,离2030年产140万辆的目标近了一步。普京看着自家街头不再缺车,本土工厂重新冒烟,西方制裁成了“纸老虎”,自然能笑到最后。 说到底,这所谓的“最大威胁”,不过是西方不甘心失去市场主导权的挣扎,他们忘了现在早不是靠制裁就能拿捏别人的时代,中国有过硬的制造实力,俄罗斯有庞大的市场需求,两者强强联手,任谁想插一脚都没那么容易。普京的笑,既是笑西方的徒劳,更是笑对了中俄合作的未来。

0 阅读:1
冷紫叶

冷紫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