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为什么要在夜晚,举行阅兵仪式呢?是出于安全考虑吗? 10月10日,朝鲜将举行劳动党建党80周年的纪念阅兵庆祝活动了,不过预计这次阅兵依然会安排在晚上举行。 早年前,朝鲜的阅兵大多在上午办,直到2020年10月劳动党建党75周年那次,第一次大规模改成夜间举行,之后就成了常态。 2023年一年里就办了两次夜间阅兵,2月庆祝人民军建军75周年是晚上,7月纪念祖国解放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晚上8点开始,整整持续一个半小时,连中国和俄罗斯的高级代表团都去现场观看了。 这说明夜间阅兵不是临时起意,而是经过反复实践的选择,安全和保密正是其中的关键。 现在的侦察手段太发达,天上的卫星、空中的侦察机,白天稍微有点动静就能拍得一清二楚。 2018年有一次白天阅兵,西方就通过高清卫星影像,把朝鲜装备上的零件构造、导弹发射车的细节都拍了下来,还据此分析出不少技术信息,这让朝鲜不得不重视保密问题。 换成晚上就不一样了,再先进的侦察设备也怕光线不足,就算能拍到画面,关键细节也糊成一片。 比如2023年夜间阅兵亮相的“火星炮-17”和“火星炮-18”导弹,灯光只勾勒出粗壮的轮廓,看着特别有威慑力,但推进器的纹路、弹头上的标识这些核心秘密,全都藏在阴影里,外界根本看不清楚,自然没法准确判断真实性能,这比白天硬扛侦察要安全得多。 而且夜间阅兵能把安全和展示效果结合起来,这是白天比不了的优势。黑夜里没有建筑、树木这些干扰,探照灯一照,所有视线都得集中在方阵和装备上。 2023年那次阅兵,“火星炮-18”导弹在灯光下缓缓驶过,庞大的车身配上夜空的背景,那种压迫感比白天强太多。这种“让你看见但看不清”的效果,既展示了国防实力,又守住了秘密,相当于用最低的风险达到了最好的威慑目的。 除了安全和保密,夜间阅兵还是检验部队实战能力的好机会。朝鲜军队向来重视夜战能力,夜间阅兵本身就是一场实战化演练。 士兵要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保持整齐队列,装备要在低温低光环境下正常行驶,指挥官得用准确的信号协调千军万马,这些都是打仗时真能用得上的本事。 2023年建军节那次夜间阅兵,那么多坦克、导弹车在夜色里行进,没有一辆出偏差,士兵的步伐也分毫不差,这就是平时夜战训练的成果,比单纯在训练场里练更有说服力。 还有朝鲜的气候特点也得考虑进去。10月份的朝鲜已经入秋,白天可能刮大风、降温,长时间户外活动容易受影响。 晚上虽然温度低,但阅兵是在固定的金日成广场举行,参与人员的着装、方阵的行进路线都能提前规划好,反而能避开白天的恶劣天气。 2020年建党75周年那次夜间阅兵,本来白天预报有大风,换成晚上后,活动全程顺顺利利,没受一点天气干扰。 对国内民众来说,夜间阅兵还能凝聚人心。白天大家都忙着上班干活,注意力容易分散,晚上家家户户都能抽出时间看直播或者去现场,广场上的灯光、标语和欢呼声混在一起,氛围特别庄重热烈。 2020年那次夜间阅兵,现场群众举着灯牌跟着节奏欢呼,这种集体感能让大家更真切地感受到国家的力量,对劳动党的认同感也更强。尤其是建党80周年这样的大日子,晚上的仪式感比白天更能打动人心,让整个庆祝活动更有意义。 可能有人会问,晚上办阅兵多麻烦啊,灯光、协调、安全保障哪一样都不省心。但朝鲜早就练出了经验,从探照灯的角度、强度,到方阵的行进速度、装备的出场顺序,都能精准把控。 2023年战胜节那次阅兵,邀请了中外来宾,现场那么多环节,从领导人演讲到装备展示,再到群众游行,整整一个半小时没出任何纰漏,这本身就是军队执行力和组织能力的体现,对外也是一种无声的表态:能把复杂的夜间活动办得这么好,应对其他挑战自然也没问题。 所以说,朝鲜把劳动党建党80周年阅兵安排在晚上,安全和保密是重要考量,但更是结合了实战训练、气候条件、宣传效果和国内动员的综合选择。 这不是随便拍脑袋决定的,而是从过往一次次阅兵实践里总结出来的最优方案,既符合朝鲜的实际情况,又能达到多重目标,确实是个务实又聪明的安排。
夜幕下的钢铁洪流:朝鲜为何将阅兵式挪入黑夜?
罗普娱记
2025-10-11 10:31:39
0
阅读: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