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200多年的规矩就是白宫不得插手地方事务。它是一个合众国,这个国家不是说某一个势力统一了全部州。而是每一个州坐在一起共同的商量,我们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国家。这就叫做合众国,这种模式之下,他的权力是分散的。 合众国这个词在中文里的释义大概就是,大家凑在一起组成一个联合体,但每个地方还是保留自己的完整权力,这种设计一直延续到今天,也成了美国政治的底色。 不过这种设计有它的两面性,好处是权力分散,能防止某个势力垄断全国,让整个国家陷入独裁的风险。 十几年前美国政坛就有人说,这种机制让国家保持了一定的自由和活力,出现问题还能自我纠偏。 但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国运顺利、经济繁荣的时候,每个州都有钱、有资源,大家坐在一起谈合作,气氛就还算和谐。 一旦经济下行,比如制造业外流、就业压力增大,各州立刻开始算小账:这个补贴谁拿,这个税谁出,这个政策谁执行。 不光州与州之间有矛盾,地方与中央之间的摩擦更是频繁。 于是我们能看到,最近几年美国社会矛盾越来越多,联邦政府想推动一个全国统一政策,结果一些州坚持“地方自治”,拒绝执行。 又比如气候政策,白宫提出碳排放目标,希望全国统一减排,一些传统能源州直接反对,因为那会影响本地就业。 再比如堕胎问题,最高法院一判决,几个州立刻修改法律,支持与反对的两派泾渭分明。 每个州仿佛是一座“有人群体但又各自为政”的小国家,这种状态在经济增长强劲的时代没太大问题,可一遇上挑战,就容易成为撕裂社会的裂缝。 美国内部这种“权力分散”的历史,其实根源在建国时期。 建国十三州当年互相都不信任,大家怕中央太强,又怕地方太弱,于是设计出一个“中央弱、地方强”的独特架构。 联邦政府的权力被定义得很清楚,超出范围的都归地方。 后来美国经历了内战,那次战争本质上也是一次中央与地方权力之争。 虽然南方战败,奴隶制被废除,但州权理念并没有真的消失,它在宪法体系里被保留下来,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存在。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这种体制越来越难平衡,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巨大的结构调整,地方差距被放大,科技发达的州富得流油,传统产业州却就业困难。 白宫提出财政刺激、产业计划,要扶持制造业回流,可地方政府未必愿意配合。 原因也很现实,联邦的钱要地方来执行,可地方有地方的考量。 这时候联邦的号召力就容易打折扣。 最近关于移民、治安、教育的问题,在不同州之间形成了很大分歧。 联邦政府想推统一的移民政策,一些边境州直接不理,甚至自己组织人员巡边。 教育方面,教什么内容能进教材,也由州自己决定,这些问题看似是局部矛盾,其实都折射出美国“合众”的脆弱。 未来,美国的州权矛盾可能还会持续。 科技发展带来的产业集中、财富差距、人口流动,都会让地方诉求更加多样。 对外压力加重时,美国可能需要联邦更强的协调力;但在内部政治体制下,这种集中能力很难真正形成。 白宫或许能调控一些战略性方向,但让地方放弃既得利益并不是容易的事。 很多学者在研究中指出,美国的政治体系正在面临高成本运行的阶段,协调成本越来越大,社会分裂越来越深。 如果未来不能找到新的平衡点,这个“合众国”或许还会继续存在,但“合”的力量可能越来越弱,“众”的差异却越来越突出。
中美将达成实质性协议!外媒援引专家观点表示,但美国要拿到需要的东西,都需要付出代
【79评论】【5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