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就是一个“白眼狼”,现在在印度的中国大陆留学生就少得可怜,掰着手指头都能数清

烟雨评社 2025-10-11 09:46:07

印度就是一个“白眼狼”,现在在印度的中国大陆留学生就少得可怜,掰着手指头都能数清,可咱国内的印度留学生呢?足足有 2.3 到 3 万人,大多还在学医拿奖学金。这差距简直离谱到没边!更绝的是印度政府的操作,把 "刁难" 玩出了新高度。 两国之前说好每年互派25名公派交换生,咱这边次次满额递申请,印度却年年挑刺拒签。去年好不容易放了十几个过去,剩下的没理由就打回材料。反观咱们,除了政府项目,地方高校还额外给印度学生开名额,每年能来五六十人,奖学金一分没少给。 截至 2025 年 5 月,印度已经成了中国第四大留学生来源国,仅次于韩国、泰国和巴基斯坦,光云南大理大学一所学校,11 年里就招了 674 名印度学生,其中 386 人都在学临床医学,剩下两个还是医学相关的研究生。 这些印度留学生里,约三分之一都拿着中国政府的奖学金,年均 10 万元的补贴不仅覆盖全额学费,连生活费都够了。要知道在印度本土,私立医学院一年学费最少都要 4 万元人民币,好点的专业能涨到 70 万,中国的医学教育对他们来说简直是 “性价比天花板”。 可反过来看看中国学生去印度的处境,完全是另一番景象。现在全印度能联系到的中国大陆留学生只有个位数,就算是政府间的交换项目,也被卡得举步维艰。 从上世纪 80 年代就开始的 “中印政府互换奖学金项目”,规定两边每年互派 25 个交换生,咱们这边每次都满额申请,印度那边却年年派不够数,去年好不容易过去了十几个,剩下的全被无理由拒签了。 北外、西外那些学印地语的学生最有体会,每年等着去印度交换的同学,好多到了开学季还在苦等签证,压根不知道能不能顺利出发。 印度政府的刁难手段,简直把 “卡时间” 玩出了新高度。印度的交换学年是从八月开始,到来年四月底结束,按理说交换生得八月到位才能跟上课程,可中国政府公派的学生往往要等到十月才能拿到签证。 去年有人在新德里英迪拉甘地机场接交换生,十月中下旬学生才陆续抵达,等租好房子、办完入学手续就到十一月了,算下来直到次年四月底课程结束,实际在印度待的时间只有六个月,硬生生被砍掉了三分之一的学习时间。 不光是时间被压缩,中国学生在印度的生活保障也跟不上。交换生的奖学金分两部分,中国政府每月给 820 美元,约合人民币 5800 元,可印度政府每月只给 18000 卢比,换算成人民币才 1500 元。 偏偏指定的学校还没食堂没宿舍,在新德里租个单间,根据安全程度不同要花 500 到 3000 元,印度政府给的那点钱连房租都不够,剩下的全得靠自己补。更夸张的是,能拿到印度政府国家级奖学金的中国学生,目前已知的就只有 1 个人,对比咱们这边的大方,差距一目了然。 即便如此,印度对中国学生的限制还在加码。2025 年 7 月印度虽然放宽了对华旅游签证,但留学生和学者的签证门槛一点没降,申请时不仅要提交余额不少于 10 万元的银行流水,还得专门去北上广三座城市递签,出签率更是低得吓人。 反观印度学生来华,不仅签证好办,进入高校后还能享受不少便利,武汉某高校里,印度留学生住着带空调、热水器的双人间,中国学生却挤在六人间靠电扇解暑,甚至有学校为了留住印度学生,允许他们用英文提交实验报告,中国学生却必须用中文写作。 更值得注意的是,近 3 万印度留学生里,65% 都集中在电气自动化、光伏技术、生物制药这些关键科技领域,在清华、浙大的国家级实验室里经常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80% 的人回国后会进入印度高科技企业或军工单位,带着在中国学到的技术助力 “印度制造”。可中国科技人员想去印度工作,签证获批率还不足 20%,形成了一条单向的技术交流通道。 印度这套“对华全方位立体防御体系”,在留学这个战场上,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它不只是卡你名额、扣你时间那么简单,它是在系统性地,制造一个长达数年,甚至可能是一代人的知识壁垒和认知鸿沟。 这种全方位的不对等,已经持续了好几年。从 2020 到 2025 年,五年时间里,国内南亚研究高校能送到印度学习考察的人屈指可数,有人担心再这么卡下去,恐怕要断了半代人的学术交流。一边是咱们敞开大门提供奖学金,一边是对方层层设卡百般刁难,也难怪网友会说印度是 “白眼狼”。 信源:环球网

0 阅读:65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