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中国航班下狠手,只给两天时间考虑! 国际航空业的正当竞争,在美国的操作下突然变成了一场赤裸裸的政治博弈。 美国交通部10月9日扔出一枚“航空炸弹”,提议禁止中国航空公司在往返美国的航班中飞越俄罗斯领空。 他们只给中国航司两天时间回应,最终命令最快可能11月就生效。 美方的理由听起来很正当“竞争不公平”。为啥这么说呢?因为美国制裁俄罗斯被仁制,美航司不能飞越俄罗斯领空,而中国航司可以,这让他们失去了时间和成本优势。 于是美国交通部张牙舞爪地说,这种不平衡已成为 “显著的竞争因素”,对美国航空公司造成了“重大且不利的竞争影响”。 自2022年3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美国禁止俄罗斯航班进入美国领空,俄罗斯也以牙还牙,禁止美国及其盟国航司飞越它的领空。 这一变化使得美国航空公司不得不绕行更长、更昂贵的亚洲航线。 从美国东海岸直飞中国的航线经济性大幅下降,有些航班甚至不得不留空部分座位并减少货运量来应对额外成本。 中国航空公司继续使用俄罗斯领空,享受了更短的飞行时间和更低的燃油成本。 这种地理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竞争力。 比如从纽约到北京,飞越俄罗斯领空可能是最短的航线,而绕行则会增加数小时的飞行时间和数以万计的燃油成本。 美国航空业游说团体“美国航空”估计,这种不平衡每年使美国航司损失市场份额达20亿美元。 说起来,这并非美国首次出手限制中国航司。2023年5月,美国批准中国航司增加赴美航班,但明确前提是这些新增航班不得飞越俄罗斯领空。 疫情前,中美双方各自允许的往返航班数量超过每周150班。如今,美国交通部仅允许中国客运航司每周最多运营50个往返中美的航班,运力大幅缩减。 面对美方的提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10月10日的例行记者会上作出了回应。 他首先巧妙地避开直接交锋,表示“具体问题建议向中方的主管部门询问”。 随后话锋一转,指出“美方对中国航空公司运营施加限制,不利于两国人员往来”。 郭嘉昆的反击直指问题本质:“我们倒是建议美方应当反思自身政策对本国企业造成的影响,而不是无理打压别国,让全球消费者买单”。 这番话点明了美国问题的核心,那就是自己制造了困境,却要别人承担后果。 这场争端表面上关乎商业竞争公平,实则反映了国际关系的复杂博弈。 美国试图通过航空管制来实现政治目的,最终却可能伤及无辜。 普通消费者很可能成为这场博弈的最终买单者。航班成本上升可能导致票价上涨,航线变化可能延长旅行时间,航班数量限制可能减少出行选择。 中美两国的人员往来和经贸交流也将受到影响。 地理决定了中国航空公司飞越俄罗斯领空是最短路径,而政治却要它们绕道而行。 美国航空公司因为无法使用俄罗斯领空,一些从美国东海岸直飞中国的航线甚至变得“在经济上难以维持”。 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不应该是迫使所有人都走上更长、更昂贵的路线。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回应已经点出了关键所在,美方应该“反思自身政策对本国企业造成的影响,而不是无理打压别国”。 这场航空争端,注定没有真正的赢家。
俄罗斯对外情报总局这回算是把话说透了,直接指着英国的鼻子爆料,说这个搅屎棍正在偷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