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正元还有一个极具争议的说法:他说陪吴石一起死的,没有一个我党党员,反倒是许多背叛者后来都在岛内吃香喝辣,说我党应该要好好反省一下蔡正元这话一出来,不少人都气炸了,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嘛!吴石烈士当年为了国家统一,把命都豁出去了。蔡正元却说陪他死的没我党党员,这完全是在歪曲历史。 吴石案发生在国民党撤退台湾初期,那时大陆形势剧变,1949年夏末,国民党大批部队渡海,蒋介石坐镇台北,急需稳固岛内防务。吴石作为国防部中将参谋次长,随军抵达,他表面掌管军事情报,实际肩负中共情报任务。档案显示,吴石1938年入党,早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抗战中屡建功勋,深得蒋介石信任。这层身份让他成为潜伏关键人物,负责收集台湾军力部署和补给情报。 同期,陈宝仓中将出任联勤总部第四兵站总监,他1900年生于河北遵化,保定军校第九期毕业生,抗战中右眼负伤失明,却以亲共闻名。朱枫则是华东局派来的女情报员,化名朱谌之,1949年11月从香港乘船抵台,专司联络工作。聂曦上校担任吴石副官,负责电台传输。这些人形成情报链条,累计送出数百份军事情报,直接影响大陆战略布局。案发前,他们行动谨慎,情报通过加密方式越海,支撑了解放台湾的初步规划。国民党保密局虽严密监视,但未及察觉,直至一个小环节失守,整个网络崩塌。这段历史提醒人们,情报战中,每一步都关乎大局,吴石等人的选择,直接铸就了统一进程的隐秘一环。 蔡正元抛出的观点,焦点直指吴石遇难同伴身份,他声称那些人中无一中共党员,变节者却在台湾获利丰厚,要中共检讨。这话源于他近期政论节目,迅速在岛内网络扩散,引发热议。蔡正元1953年生于云林,哈佛大学政府硕士,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国民党立委和政策会执行长。他的言论常带个人主义色彩,受西方教育影响,强调利益考量多于集体信念。针对吴石案,他挑出少数变节案例放大,忽略主流事实。 这种解读像在历史账本上只记坏账,抹去多数人的付出。岛内历史学者回应时指出,蔡的论调站不住脚,因为档案清清楚楚,吴石等四人均系中共忠诚成员。朱枫被捕前仍坚持联络,陈宝仓掌兵站时冒险抄录数据,聂曦操作电台发送坐标。这些细节散见解密文件,证明他们为统一大业尽忠。蔡正元的话虽有争议,却暴露了历史认知的偏差,许多人觉得,这不只是误读,更是借古讽今,试图动摇根本信念。这样的争论,让老案重见天日,也让公众重新审视两岸往事。 事实摆在那儿,吴石1938年秘密入党,档案中他的党籍证明一清二楚。他在台湾潜伏半年,主持国防部会议时不动声色记下金门马祖驻军数字,这些情报直达大陆指挥部。朱枫1949年执行任务,抵达基隆后迅速融入,负责外围联络,她从报纸剪情报,伪装成图书管理员,避免暴露。陈宝仓利用总监职位,获取补给清单,标注燃料短缺吨位,帮助评估登陆可行性。聂曦则全程辅助,深夜敲击莫尔斯码,传输机场扩建细节。四人身份经多方证实,国民党审判记录中虽冠以间谍罪名,却无否认他们中共背景的表述。 相比之下,蔡正元只提变节者如蔡孝乾,此人原为台共党员,1945年返台建组织,1949年与朱枫接头,却在1950年1月被捕后供出线索,导致全案败露。蔡孝乾的转向换来短暂安逸,后在岛内任职,但这仅是个例,无法盖过千余潜伏者的牺牲。历史统计显示,国民党撤台后,中共情报网暴露上千人,多为刚毅赴死。蔡正元的反省呼吁,听来像在推责,却忽略了考验中的忠诚主流。这段往事告诉我们,历史不是零和游戏,多数人的选择定义了方向。 变节者的后路虽引人注目,但细看也无甚光彩。蔡孝乾供词后,国民党保密局顺藤摸瓜,逮捕吴石小组,1950年2月突袭朱枫住所,3月抓捕吴石本人。审判中,四人被判死刑,褫夺公权终身。蔡孝乾虽避开枪口,却在岛内饱受猜忌,他的供出虽获职位,却换来孤立结局。其他零星背离者,也多在压力下屈服,事后难逃良心谴责。 档案中记载,国民党内部视这些人为隐患,常遭监视。反观忠诚者,吴石等四人1950年6月10日在台北马场町刑场就义,遗体后由家属运回大陆,安葬八宝山。他们的牺牲震动两岸,大陆设立纪念碑,西山烈士陵园矗立吴石雕像。陈宝仓妻托人运骨香港,后公祭由李济深宣读祭文。朱枫聂曦虽无直系后人追忆,却在党史中永载。蔡正元的话虽点出个别现象,却低估了集体韧性。岛内后人整理卷宗时,常感慨,那些情报虽未促成即时统一,却为长远铺路。七十年过去,这案子仍如镜子,照出信念的分量。
别再以讹传讹了!吴石将军的党籍,藏在“虎穴忠魂”里随着《沉默的荣耀》持续热
【1评论】【10点赞】
丫丫
党员身边有很多成长者,那个时代很严苛,成长要很久,更多的是追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