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总理莫迪已经做出了选择,这次他决定和中俄一起反对美国的霸权了。第一个动作就是用人民币购买俄罗斯石油,这巴掌算是直接打到了特朗普脸上。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能源交易,而是一次政治公开表态。印度石油公司用人民币向俄罗斯支付了多批原油货款,这是两年来首次重启这一结算方式。 消息一出,全球市场立刻捕捉到其中的信号:一个被美国视为“战略伙伴”的国家,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绕开美元体系,走向能源与金融的自主。 俄罗斯是主动提出以人民币结算的一方,在西方全面金融制裁下,美元和欧元通道几乎被切断,卢布又被列入多个国家的“黑名单”,俄罗斯急需一种稳定、可流通、能规避制裁的货币来维持能源出口。 人民币成了最现实的选择。它币值相对稳定,与卢布有直接兑换机制,更重要的是,中国没有参与对俄制裁,人民币结算不会触发SWIFT系统的拦截。 更巧妙的是,这笔交易的设计极具策略性。俄罗斯依然用美元标价石油,确保符合欧盟设定的“价格上限”规则,避免进一步激化与欧洲的矛盾。 但印度支付的是等值人民币,资金通过非美金融渠道完成划转。这样一来,既遵守了表面合规,又实质性地绕开了美元清算体系。 对印度来说,这不是冒险,而是生存逻辑。俄乌冲突后,俄罗斯石油以大幅折扣进入国际市场,印度迅速成为最大买家之一。 目前俄油占印度原油进口总量的近40%,三年多来为印度节省了超过170亿美元。这笔钱直接转化为国内低油价和工业成本优势,支撑着经济运转。 如果因为结算问题中断供应,印度将面临能源短缺和通胀反弹的双重压力。相比之下,美国提供的能源不仅价格高,运输距离远,还附加大量政治条件。 莫迪政府很清楚,国家利益不能建立在盟友的善意上。 起初印度想用本国卢比结算,但卢比国际接受度低,流动性差,俄罗斯直接拒绝。这暴露了一个残酷的现实:货币国际化不是靠喊口号,而是靠贸易逆差输出流动性。 印度对华贸易常年存在巨大逆差,理论上可以获得大量人民币储备,但实际操作中,储备并不充足。 为解决这个问题,印度曾尝试允许本国企业发行人民币计价债券,试图从市场上获取流动性,但规模有限。 这次重启人民币结算,说明印度已经找到了解决方案,可能是通过与中国协商增加本币互换额度,或是在双边贸易中加大人民币使用比例。 这件事背后还有中美印三角关系的微妙变化。2023年印度曾短暂使用人民币结算俄油,但因中印边境局势紧张而暂停。 如今结算恢复,侧面反映出双方关系有所缓和。当政治互信回升,金融合作的障碍也随之降低。 更让美国难堪的是,印度代表团在与美方谈判时,直接摊牌:如果美国不满印度买俄油,那印度就改买伊朗或委内瑞拉的石油。 这两个国家同样在美国制裁名单上,但石油价格更低。印度的意思很明确:你们要的是我减少对俄依赖,我可以做,但别指望我因此转向美国市场。 特朗普政府过去两年软硬兼施,加税、施压、冷处理、再示好,各种手段轮番上阵,试图逼印度采购美国能源。可莫迪始终不为所动。 他不在乎美方的威胁,也不吃“兄弟情谊”的那一套。他知道,美国现在急于出口能源,解决国内产能过剩问题,反而给了印度更大的谈判筹码。 印度的选择,本质上是对“美元霸权”的一次实用主义反击。全球80%的石油交易以美元结算,这不仅是经济安排,更是地缘控制工具。 一旦某个国家被踢出美元体系,其能源贸易就会瘫痪。但俄印这次用人民币完成交易,证明了替代路径的存在。 这不是孤立事件。阿联酋开始用迪拉姆结算部分石油,巴西与中国用本币交易大宗商品,沙特也在考虑接受人民币作为石油结算选项之一。 这些动作汇聚成一股趋势:当美元被用作武器,越来越多国家就开始寻找“去美元化”的出路。 印度的加入,尤其具有象征意义。它既是美国“印太战略”的重要伙伴,又是发展中国家中的大国,它的选择会影响更多中立国家的决策。 人民币在这场博弈中,不是被强行推广,而是凭借实用性、稳定性和广泛的贸易网络,逐步赢得信任。 这场交易不会立刻颠覆美元地位,但它敲响了警钟。当一个关键盟友都开始用人民币买俄油时,所谓的“战略协调”就已经出现了裂缝。 莫迪用行动告诉世界:在国家利益面前,任何外部压力都不足以改变选择。
印度总理莫迪已经做出了选择,这次他决定和中俄一起反对美国的霸权了。第一个动作就是
紫蓝谈社会趣事
2025-10-10 13:35:27
0
阅读: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