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大国小国之前都欺负中国?根子根本不是咱们国力弱到任人宰割,而是毛主席点透的那句 —— 整个中国社会各阶级都软了,像个没骨头的人,自然谁都敢来踹一脚。 先看最顶头的士大夫阶级,那真是烂到根子里了。 晚清的时候,洋人都打到天津了,朝堂上还在吵吵 “和与战”,真正想抵抗的林则徐被革职,反而像奕山那样打了败仗还谎报 “大胜” 的家伙能升官。 甲午海战前,北洋水师的银子被慈禧挪去修颐和园,军舰上的炮管都生了锈,可那些大臣还在忙着贪腐敛财。 等到打输了,签《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的时候倒是手脚麻利,割地赔款眼睛都不眨,反正赔的是百姓的钱,丢的是国家的地,跟他们的乌纱帽没关系。这样一群腐败无能的人掌权,国家能不被动吗? 再就是那些官僚买办,简直是帝国主义的 “腿子”。 上海开埠后,一群商人靠着帮洋人卖鸦片、倾销洋布发了大财,他们一边跟洋行勾结压垮民族小作坊,一边又跟清廷官员称兄道弟,把中国的茶叶、丝绸低价卖给洋人,再把洋人的工业品高价卖给国人。 洋人要修铁路、开矿山,这些买办鞍前马后地帮忙圈地,生怕得罪了 “洋主子”。有这么一群人在中间搭桥,洋人根本不用费多大劲就能榨干中国的油水,自然更肆无忌惮 —— 毕竟有人帮着 “管” 中国,他们只需要坐享其成。 最可惜的是广大农民,明明人数最多,却像一盘散沙。 太平天国闹起来的时候,一开始确实声势浩大,可洪秀全进了南京就忙着建王府、选妃,诸王之间还互相残杀,早忘了当初 “均田免粮” 的承诺。 后来的义和团更可惜,一群热血百姓拿着大刀长矛对抗洋枪洋炮,可既没统一的指挥,又没先进的思想,还被清政府当枪使,最后被洋人联合镇压,人头滚滚。 农民想反抗,可没人能把他们拧成一股绳,再勇猛也只是各自为战,根本挡不住有组织的侵略。 那时候的工人阶级也太弱小了。中国的近代工业本来就少,大多是洋人开的船厂、纱厂,工人才几万人,还分散在各个城市。 他们每天被压榨十几个小时,连肚子都填不饱,偶尔的罢工也只是为了涨点工钱,根本没想过要反抗整个制度。没有组织,没有领导,就像一群没头的苍蝇,自然成不了救国的力量。 连知识分子都陷入了迷茫。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可只敢喊 “师夷长技以制夷”,不敢碰封建制度的根; 洋务派搞了三十年洋务,建船厂、练新军,可骨子里还是 “中体西用”,觉得只要学技术就行,结果甲午一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打醒了所有人。 后来维新派想变法,康有为、梁启超对着光绪帝哭诉求情,可既不敢发动百姓,又斗不过慈禧的守旧派,百日维新就成了泡影。 知识分子想救国,可要么找不准方向,要么软弱妥协,最后只能对着山河破碎唉声叹气。 你想想,一个国家从上到下都是这样:掌权的腐败,办事的通敌,想反抗的散沙一片,有想法的找不到出路。 就像一间没上锁的屋子,里头还乱成一团,列强自然蜂拥而上 —— 英国抢香港,法国占越南,德国租胶州湾,连小小的葡萄牙都能赖在澳门不走,甚至比利时、荷兰这种欧洲小国,都能跟着列强分一杯羹,在天津划个租界。 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八个国家加起来才几万兵,就敢一路打到北京,烧了圆明园,逼着清政府签《辛丑条约》,赔了四亿五千万两白银。 不是人家胆子多大,是咱们自己先垮了内部。直到后来中国共产党站出来,才把这些分散的力量拧到一起:发动农民分土地,让他们有了拼命的理由; 组织工人搞罢工,让他们成了革命的主力;团结知识分子找方向,让他们的智慧有了用武之地。等全国人民真正抱成一团,别说小国,连美国这种超级大国在朝鲜战场上都碰了钉子。 所以回头看,以前被欺负不是因为中国好欺负,是因为那时候的中国没有真正的 “主心骨”,各阶级都站不起来。 现在不一样了,全国上下一条心,谁还敢随便来撩拨?这道理,毛主席早就看透了。
苏联为什么没斗过美国?说到底,苏联不是单纯败给了美国,实际上,苏联的失败,很大
【3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