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13大细分赛道精简梳理:国产替代下,重点看这5类(附核心标的)想布局芯片却

搜集素材君 2025-10-10 02:39:22

芯片13大细分赛道精简梳理:国产替代下,重点看这5类(附核心标的)

想布局芯片却找不准方向?不用盯满所有赛道,5大类13个细分方向各有核心逻辑,聚焦“国产替代+需求确定”的赛道,就能少走弯路。以下是每个赛道的核心标的与精简逻辑,适合快速参考:

一、计算核心类(技术壁垒最高,国产替代核心)

1. AI芯片

- 标的:寒武纪(云端AI龙头)、澜起科技(内存接口全球龙头)

- 逻辑:AI服务器需求爆发,国内替代率不足5%,中低端已突破,向高端渗透。

2. GPU芯片

- 标的:景嘉微(军用GPU绝对龙头)、海光信息(通用GPU主力)

- 逻辑:军用需自主可控,民用AI加速带动需求,从专用向通用替代英伟达/AMD。

3. CPU芯片

- 标的:海光信息(x86架构服务器主力)、中国长城(飞腾ARM架构)

- 逻辑:国内服务器/桌面CPU进口超80%,政策推动政务/国企采购,规模化应用落地。

4. FPGA芯片

- 标的:复旦微电(军工/工业龙头)、安路科技(民用主力)

- 逻辑:国外垄断超90%,国内从低容量向高容量突破,替代空间超500亿。

二、通信与数据类(需求确定,5G/数据中心驱动)

5. DPU芯片

- 标的:晶晨股份(消费级龙头)、恒为科技(电信/边缘计算)

- 逻辑:AI服务器流量爆发,CPU承压,DPU成标配,从消费向数据中心突破。

6. 射频芯片

- 标的:卓胜微(射频开关全球市占15%+)、唯捷创芯(5G功放主力)

- 逻辑:5G/6G+手机换机潮驱动,替代率从10%升至30%,高端功放待突破。

7. 光芯片

- 标的:仕佳光子(10G/25G量产)、光迅科技(光器件龙头)

- 逻辑:数据中心流量3年翻番,高端50G/100G依赖进口,突破后替代空间超200亿。

三、嵌入式与控制类(车载/物联网需求旺盛)

8. SOC芯片

- 标的:力合微(工业物联网)、富瀚微(车载ADAS)

- 逻辑:物联网设备超300亿台、每车SOC超5颗,中低端替代完成,高端车载突破中。

9. MCU芯片

- 标的:兆易创新(通用MCU龙头)、复旦微电(军工MCU)

- 逻辑:汽车每车MCU从50颗增至150颗,国内替代率不足20%,全球前10席位突破。

10. ISP芯片

- 标的:北京君正(车载ISP)、富瀚微(安防ISP市占40%+)

- 逻辑:车载摄像头(L4级超20颗/车)+安防监控需求爆发,从安防向车载高端替代。

四、存储与功率类(基础赛道,新能源/AI驱动)

11. 存储芯片

- 标的:兆易创新(NOR Flash全球市占19%+)、紫光国微(DRAM国产突破)

- 逻辑:AI服务器需大容量DRAM/SSD,国内替代率不足10%,打破三星/美光垄断。

12. 功率半导体

- 标的:斯达半导(IGBT模块车规占60%+)、比亚迪半导体(SiC量产)

- 逻辑:新能源汽车/光伏需求驱动,替代率不足30%,宽禁带SiC打开高端空间。

五、感知类(设备“眼耳”,车载ADAS核心)

13. 传感器芯片

- 标的:韦尔股份(车载CIS市占20%+)、歌尔股份(MEMS麦克风全球市占30%+)

- 逻辑:汽车ADAS+物联网驱动,替代率不足25%,从消费向车载高端突破。

总结:重点盯3类赛道

1. 高替代空间:FPGA、光芯片、射频芯片(替代率<30%,政策推动快);

2. 强需求驱动:AI(AI/GPU/DPU)、新能源汽车(功率/MCU/SOC)、数据中心(光芯片/存储);

3. 硬技术壁垒:研发费用率超15%+核心专利超1000项的龙头(如寒武纪、韦尔股份)。

你更看好哪个细分赛道?评论区聊聊~

0 阅读:10
搜集素材君

搜集素材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