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山西一退伍老兵在逛地摊的时候,发现84张泛黄的纸片,他激动的询问价格,谁料,摊主竟然狮子大开口,张嘴要价:3000!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下来,就是这个决定,即将改变他的人生!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那天,山西太原南宫旧货市场的地摊前,退伍老兵王艾甫翻开一本泛黄的册子时,手指忍不住颤抖。 这不是普通的旧书,而是《太原战役阵亡将士登记册》,里面整齐记录着866位烈士的详细信息,夹页里还散落着84份从未送达的阵亡通知书。 这位曾经上过战场的老兵怔在原地,一页页翻看这些被时间遗忘的名单,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 王艾甫18岁参军,亲身经历过战火洗礼,比谁都懂得这些纸张的分量。摊主开价3000元,相当于他当时几个月的退休金,但他几乎没有犹豫。 回家凑钱时,妻子看着他坚定的眼神,默默拿出了积蓄。 这些登记册上记录的烈士大多二十出头,最小的才刚满18岁,王艾甫觉得必须为他们做点什么。按照通知书上的信息,送这些英雄回家。 寻亲之路远比想象艰难,最初几年,他按照地址寄出几十封信件,却大多石沉大海。半个世纪过去,很多地名已变更,烈士亲属也搬离原址。 有时为了确认一个信息,他要辗转多个部门查询;遇到模糊的字迹,还得借助放大镜反复辨认。但每当想到烈士家属可能还在苦苦等待,他就又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 2005年,媒体报道后,武汉籍烈士郝载虎的家属主动联系媒体。王艾甫带着通知书亲自前往湖北,完成了第一次送烈士“回家”的使命。 当烈士的堂弟双手接过通知书时,全村人燃起鞭炮迎接英雄归来。这个场景让王艾甫更加坚定:一定要把这件事做下去。此后的二十多年里,他的足迹遍布山西、河北、内蒙古、河南、甘肃等地。 2013年,王艾甫患上了脑梗,身体大不如前,但在当地帮助下,他成立了工作室和太行人民抗战研究院,越来越多志愿者加入寻亲队伍。他们一起整理文献资料,核对烈士信息,让寻亲工作更加系统化。 截至目前,84份阵亡通知书中已有半数送到烈士亲属手中。最让王艾甫感动的是,这些年来他并不孤单,无数志愿者、媒体和热心人士都加入到这场跨越时空的寻亲行动中。 退役军人事务部也于2021年4月启动了“烈士寻亲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寻亲效率,目前已为2950位烈士找到亲属。 如今已年过八旬的王艾甫依然没有停歇,他计划建设一个网站,继续帮助更多烈士回家。 他说这些烈士是为了今天活着的人付出生命,他们的牺牲不应该被遗忘。每当看到烈士家属终于得到慰藉,他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这个故事不仅关乎一位老兵的坚持,更关乎一个民族对历史的尊重。那些泛黄的纸页上,记录的不只是姓名和籍贯,更是一段段应该被铭记的青春。 在王艾甫和无数志愿者的努力下,这些英雄的故事得以延续,他们的精神也将在时间的长河中永远闪耀。 信息来源 央视网《我要找到你!退伍老兵王艾甫用余生护烈士归家》 央视新闻《84张“烈士证明”!他踏上20多年的“寻亲路”》 光明网《83岁退伍老兵王艾甫:27年送200名烈士“回家”》
沉默的荣耀许多人都不知道,聂曦上校被追认为烈士后,他的孙子做了一件让旁人费解,
【4评论】【15点赞】
老丢号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