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发现没,刚查了下,原来孙燕姿:每月定期捐款20万,灾年加码100万,完全匿名从来不露脸 这事儿不是粉丝扒的,是韩红基金会2024年公开甘肃地震捐款名单时,才意外“漏”出来的 孙燕姿的定期捐款从2018年开始,每月20万打给新加坡两家老牌慈善机构——一家管儿童教育,一家管独居老人餐食。灾年比如2023年甘肃地震、2024年湖南决堤、海南台风,她都会额外加钱,数额没对外说,但基金会工作人员透露“比平时多3到5倍”。所有捐款都走“匿名通道”,她跟机构签了《保密协议》,明确要求“不许提我名字,不许给我寄感谢信” 很多人不知道,孙燕姿的慈善习惯来自妈妈。她妈是新加坡“社区关怀组”志愿者,孙燕姿小时候跟着去孤儿院,见过小朋友把“课本”当成“宝贝”,翻得页边都卷了;也见过独居老人把“热饭”当成“一天最期待的事”,端着碗手都在抖。她2020年接受新加坡《联合早报》采访时说:“那时候我就想,等我能赚钱了,要让这些人不用再等‘期待’。”所以长大后,她把捐款当成“每月必须做的事”,像还房贷一样准时——20号发工资,21号准打钱,从不错过。新加坡儿童基金会曾透露,她的捐款帮860个贫困孩子买了课本和校服,有的孩子现在上了高中,还以为资助人是“某个好心的阿姨”。还有,她从不在社交平台提慈善,连演唱会都不搞“捐款互动”,粉丝问起,她只回四个字:“做了就行” 为什么孙燕姿非要匿名捐款? ①她怕“行善变味”——2021年有个受助的老人找到她经纪公司,说“想当面谢谢”,她赶紧让助理回:“不用谢我,谢你自己坚持活下去”; ②她怕媒体“盯梢”——之前有记者蹲在她新加坡的小区门口,想拍“捐款现场”,她干脆把捐款账户换成了妈妈的名字,彻底“藏”起来; ③她想让大家“关注慈善本身”——甘肃地震时,她让基金会把钱直接打给灾区医院,备注“买急救包和药品”,没留任何个人信息,直到韩红基金会公开名单,大家才知道“哦,原来有她” 其实普通老百姓做慈善,常遇到两个“坎”:一是怕别人说“作秀”,比如小区阿姨给养老院送水果,有人说“想出名”;二是怕受助者“有压力”,比如帮邻居孩子交学费,孩子反而躲着走。孙燕姿的匿名方式,刚好把这俩“坎”踩平了。就像我楼下的张叔,每月给流浪猫喂粮,从来不让拍视频,他说:“猫不会说话,但知道谁好”——跟孙燕姿一样,这种“不图回报”的善,才是最打动人的。现在很多艺人捐款要发微博、艾特媒体、配“爱心图”,对比之下,孙燕姿的“看不见”,反而让大家更相信“善有真意” 有网友问:“我就一个问题,想问问,能不能抵税???其余的,我都不想问了……” 其实新加坡税法规定,匿名捐款不能享受税收减免——也就是说,孙燕姿的每一笔捐款,都是“纯自掏腰包”,没拿这个“省钱”。她经纪公司的人说:“她从没想过‘抵税’这事儿,捐款账户的流水,连她自己都没查过” 我觉得孙燕姿的慈善,像她的歌一样“温柔得有力量”。她不喊口号,不搞形式,就是默默把钱打过去,帮需要的人。比如我们常说“行善要留名”,但她用行动证明:“行善不用留名,留‘心’就行”。现在很多人做慈善,总想着“我做了,得让别人知道”,但孙燕姿的低调,反而让“善”变得更纯粹——就像春天的雨,不用喊“我来了”,草儿自然会绿 你们身边有这样“低调行善”的人吗?比如楼下的阿姨、小区的大叔,他们做了什么?来说说呗
大家发现没,刚查了下,原来孙燕姿:每月定期捐款20万,灾年加码100万,完全匿名
星星不吃瓜
2025-10-09 23:05:0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