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籍华人表示:“中国人不要太自大,美国之所以去工业化,是因为钢铁、机电、军工

柳淮蕊 2025-10-09 13:07:27

一位美籍华人表示:“中国人不要太自大,美国之所以去工业化,是因为钢铁、机电、军工这些产业附加值低,一旦打起仗,就能分分钟拉爆中国。”不知道这种自信从何而来,要清楚工业制造不是简单的拼积木,即使真的下定决心去恢复产业,美国也很难适应今天的技术格局。 2025年美国制造业产值虽有2.9万亿美元,但占GDP比重仅11%,而中国制造业占全球份额超30%,要是这些产业真没价值,中国怎么能靠它,撑起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的地位。 而且美国当年去工业化,根本不是主动放弃,而是被华尔街的金融资本掏空了家底。 资本逐利的本性,决定了他们更愿意搞金融投机赚快钱,而不是沉下心做需要长期投入的制造业。 9月25日美国国际贸易署的报告里写着,美国制造业仅雇佣1300万工人,占比还在下滑,对比中国制造业超2亿的人口,这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而且美国9月制造业PMI初值降到52,创下两个月新低,新订单指数环比下降,工厂还在缩减招聘规模,这哪是主动取舍,分明是产业根基在萎缩。 就拿钢铁业来说,美国钢铁产能从巅峰时的1.3亿吨,跌到现在的8000多万吨,而中国今年8月粗钢产量就达8800万吨,比美国全年产能还高。 没有钢铁这个基础,造军舰、战机的龙骨都没着落,谈何拉爆中国? 再说说被贬成“附加值低”的军工产业,美国现在连自家最先进的F-35战机都搞不定供应链。 去年就有报道说,F-35的发动机涡轮叶片依赖进口,到了今年9月,这个问题不仅没解决,还爆出机身复合材料零部件断供的消息,原因是本土能生产这种材料的工厂只剩两家,还因缺乏熟练工人产能跟不上。 反观中国,歼-20的生产早已实现全链条国产化,从钛合金机身到涡扇-15发动机,没有一个环节被卡脖子,9月国防部例行记者会透露,歼-20的产能已能满足批量列装需求,这种自主化程度是美国现在想追都追不上的。 那位美籍华人怕是不知道,军工产业的附加值高得很,F-35单机售价超8000万美元,可美国拿不出完整的本土生产线,这不是“附加值低不愿做”,是“想做却做不了”,工业基础丢了,再想捡回来比登天还难。 工业制造从来不是搭积木,缺一个零件都可能让整条生产线停摆,美国现在缺的恰恰是完整的产业链。 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小到一颗螺丝钉,大到航空发动机,都能自己造,而美国早把中间环节丢光了。 就拿机电产业的核心——高端轴承来说,美国现在依赖瑞典SKF和日本NSK供应,本土仅剩一家企业能生产,还因设备老化精度不达标。 更何况美国制造业活动已连续第七个月萎缩,工厂就业虽有收窄但仍在历史低位,连最基础的工人都缺,怎么恢复产能? 去年拜登政府搞“芯片法案”,砸钱想把芯片制造迁回本土,结果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的工厂因缺乏合格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投产时间一推再推,到今年9月还没实现满产,没有产业链配套和人才储备,光靠钱是砸不出制造业的。 而且一旦战争,打的就是工业韧性,中国的制造业抗冲击能力早就经受过考验。 2020年疫情期间,中国能在一个月内把口罩产能从每天千万只提升到上亿只,靠的就是完整的产业链,而美国当时连医用手套都要从东南亚进口。 到了现在,这种韧性只会更强,9月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5.3%,其中新能源汽车、光伏设备等高端制造产品占比超40%,说明我们的制造业不仅规模大,技术水平还在提升。 反观美国,9月制造业库存积压创下新高,标普全球的报告说这可能导致未来生产下滑,连和平时期的生产都扛不住波动,真打起仗来,供应链一被扰动,怕是连弹药都供不上。 越南战争时美国还能靠本土工业支撑,现在连子弹的黄铜弹壳都要从印度进口,这种工业实力,要拉爆中国简直是做梦。 那些觉得美国能“分分钟恢复产业”的人,根本不懂工业的“生态逻辑”,制造业需要上下游配套,需要技术工人代代传承,需要基础设施支撑,这些美国全丢了。 美国的工厂平均年龄超40年,很多设备还是上世纪的老古董,而中国仅2024年就新增工业机器人12万台,自动化生产线普及率比美国高15个百分点。 9月美国国际贸易署喊着“庆祝制造业月”,说制造业贡献2.65万亿美元,但占GDP比重才10.3%,这数字连中国的三分之一都不到,这种自欺欺人的宣传,也就骗骗不懂行的人。 美国的制造业空心化是系统性退化,不是靠政策就能逆转的,至少需要20年以上的时间重建,可战争不会等你20年。 那位美籍华人的自信,源于对中美工业实力的认知错位,还活在几十年前美国工业称霸的旧梦里。 现在的现实是,中国制造业占全球份额是美国的3倍,工业门类比美国全,技术工人比美国多,产业链韧性同样比美国强。 美国不是主动放弃,而是被金融资本榨干了工业根基,现在连自家军工都要靠进口零件,真打起仗来,最先扛不住的怕是美国自己。

0 阅读:68
柳淮蕊

柳淮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