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1岁女院士在央视节目上“出尽洋相”,然而当撒贝宁捡起地上的碎屑时,

霁雾阙任 2025-10-09 13:05:30

2023年,81岁女院士在央视节目上“出尽洋相”,然而当撒贝宁捡起地上的碎屑时,情绪当场失控,眼泪几乎夺眶而出,女院士站在一旁脸涨的通红,尴尬地说“我出洋相了”。     王志珍院士不是一般的学者,她是国内蛋白质研究领域的顶尖人物,也是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被派到国外进修的科学家。     她一辈子都扎在实验室里,哪怕八十多岁了,仍然每天坚持去上班。     别人劝她多休息,她总笑着说:“在实验室里,我才踏实。”     2023年上央视的《开讲啦》,她是想和年轻人聊聊科研路上的那些事儿,压根没在意自己穿得怎么样。     当天她穿着一套朴素的深色衣服,脚上那双黑皮鞋,是她从柜子里特意翻出来的旧鞋子,想着节目正式一点,穿得体面点。     节目进行到一半,撒贝宁忽然注意到舞台地板上有点不对劲:几片黑乎乎的小碎渣散落一地,看着挺扎眼。     他顺着目光一看,发现那些渣子竟是从王院士脚下掉下来的。     原来那双皮鞋放太久,鞋底早就老化,一走一步,渣子就往下掉。     王院士自己还没意识到,撒贝宁已经立刻弯下腰,小心地捡起一块碎屑,轻轻捻了捻,神情一下就变得特别认真。     过了几秒,他抬起头,声音有些发哽:“刚才看到这一幕,我眼泪都快出来了。”     王院士这才反应过来,低头一看,鞋底果然在掉渣,脸一下子红了,连忙摆手:“哎呀,对不起啊,我都没注意,这鞋太久没穿,老化了。我平时就不太讲究这些,今天又出洋相了。”      她说着还想弯腰去捡,撒贝宁赶紧拦住她。 “王老师,这不丢人。”撒贝宁轻声说着,把手里的碎屑举给观众看,“我们总说科学家不拘小节,以前听起来像故事。今天我才明白,他们是真的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科研上了。连鞋坏成这样,都顾不上。”     他说完这话,又小心地把碎屑放到桌角,轻轻补了一句:“这不是渣子,是最珍贵的东西。”     台下顿时响起了掌声,很多人眼眶都湿了。     熟悉她的人都知道,这种事对她来说一点也不稀奇。     王志珍院士说有一次为了赶去实验室,穿了两只不一样的袜子都没察觉。当年出国时,国家给她配了一件呢子大衣,让她在国外显得体面。     可回国后,她天天泡在实验室里,衣服破了都懒得补。     这次上节目穿的鞋,就是那时候留下的。     她一直舍不得穿,想着“以后有重要场合再穿”。     没想到,这次穿上舞台,鞋底先“罢工”了。     可也正是这双掉渣的鞋,让大家看到了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把一辈子的心血都献给了实验室,却从没想过给自己留一点讲究。     王志珍院士 1959 年考进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物理系,是那一届里少有的女学生。     后来公派去德国留学,又被美国大学高薪挖人,但她最终还是选择回国。     三十多年里,她扎根实验室,带领团队研究酶的结构和功能,攻克了多个难题,她的研究成果至今仍在影响心血管病和肿瘤方向的研究。     她拿过国家自然科学奖、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可生活上却一如既往地朴素。     当大家看到她那双掉渣的鞋子时,心里既心酸又敬佩。有人在网上留言:“那不是鞋底掉渣,是先生的光一点点洒出来。”     还有人感叹:“现在动不动几万块的鞋都在炫耀,而真正让国家进步的人,却连一双鞋都舍不得换。”     其实,科学家简朴的生活从来不是“穷”,而是因为他们的心思都放在了更重要的事上。     有人穿着洗得发白的衬衫,一穿就是十年,有人把奖金全捐给科研项目,有人下班回家还在改论文。     外人觉得他们“不讲究”,可他们真正讲究的,是时间、是科研、是责任。     撒贝宁那一弯腰,不只是捡起几块鞋底碎屑,更是捡起了对一位老科学家的尊重。     对此你怎么看?     信源:央视新闻

0 阅读:0
霁雾阙任

霁雾阙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