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一国两制,那就一国一制!”中国台湾的马英九表示,台湾不拒绝两岸统一,但是要

鉴清评趣 2025-10-09 10:48:41

“不想一国两制,那就一国一制!”中国台湾的马英九表示,台湾不拒绝两岸统一,但是要用和平民主的方式。然而上面对两岸严峻局面,中国从来不会放弃使用武力,而如今台湾早已没有筹码“谈和平”。 赖清德当局2024年上台后,将“台独”从暗处推向台面,从抛出“台湾地位未定论”到鼓吹“全民防卫”,从将防务预算提升至GDP的3.32%到向美国采购“海马斯”火箭炮,每一步都在挑战大陆底线。 更荒诞的是,民进党当局竟将“汉光演习”演成闹剧——2025年7月“汉光41号”演习中,装甲车撞民车、导弹发射4秒自爆、士兵持剪刀伤人等事故频发,暴露出台军“有装备无战力”的窘境。 这种“以武谋独”的表演,非但无法增强台湾安全感,反而让民众看清:所谓“防卫”,不过是民进党转移矛盾的遮羞布。 大陆的回应始终是“软硬兼施”。2025年4月,解放军“海峡雷霆-2025A”演习首次披露“蟒蛇战术”:北部海警船与驱逐舰协同封锁基隆港,南部战区实施双向夹击,逐步收紧对台封锁圈。这种实战化演练,既是对“台独”势力的警告,也是对“武统”能力的展示。 与此同时,《反分裂国家法》的法律利剑始终高悬——2025年9月,大陆宣布制裁3家涉台军售美国企业,启用“不可靠实体清单”,直接切断“台独”势力的外部支持链条。 马英九的“和平民主统一”主张,在当下语境中显得愈发苍白。他强调“大陆不使用武力威胁”“尊重台湾民众意愿”,却回避了两个关键事实: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统一是历史必然,绝非“可谈可不谈”的选项。 台湾民众的意愿从来不是“台独”的挡箭牌。2025年9月,解放军九三阅兵式上,歼-20A战机、东风系列导弹等装备震撼亮相,台退将吕礼诗直言“解放军新质战斗力与体系作战能力震全球”。这种军事对比下,马英九要求的“和平”,本质上是要求大陆放弃维护主权的正当手段。 台湾社会对统一的态度正在经历深刻转变。民进党当局大搞“去中国化”教育,篡改历史教材、删除文言文、弱化中华文化符号,试图从文化根源上切断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但现实是,2025年9月两岸共祭孔子诞辰活动,台湾多地同步举行,参与者涵盖各阶层,生动展现了中华文化在台的根深叶茂。 更值得关注的是,台湾青年通过“大九学堂”等平台赴大陆交流,2025年马英九四次访陆均携带青年学生,这种“亲身体验”正在改变部分年轻人对大陆的认知。 大陆的立场始终清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种“底线思维”的背后,是对历史大势的精准把握。 2025年国庆期间,两岸“小三通”航线旅客量预计近5万人次,厦金大桥建设进度达37%,这些经济文化交流的成果,恰恰是“和平统一”路径的现实注脚。但民进党当局的“台独”行径,正在将台湾推向危险的边缘。 马英九的“和平民主统一”主张,在“台独”势力猖獗、大陆军事威慑升级的当下,更像是一种理想化的政治表述。真正的和平统一,需要的是民进党当局放弃“台独”幻想,需要的是台湾社会认清历史大势,更需要的是两岸在“九二共识”基础上重建互信。 当解放军战机划破台海长空,当大陆制裁大棒落下,台湾早已没有“谈和平”的筹码——统一的车轮,不会因任何人的主观意愿而停滞。 这场关于统一方式的辩论,本质上是历史与现实的碰撞。读者如何看待马英九的“和平民主统一”主张?在“台独”与统一的博弈中,台湾社会又该何去何从?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0 阅读:0
鉴清评趣

鉴清评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