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裕仁多次出访欧美国家,但从未到过中国,在欧美裕仁在多种场合鞠躬下拜,表示忏悔,但是直到死去,他都没来过中国,更没向中国这个侵略战争最大的受害国表示过忏悔,哪怕仅仅只是口头上的道歉都没有...[无辜笑] 二战结束时美国出于冷战需要,力保裕仁不受审判,东京审判开庭时,麦克阿瑟明确指示,天皇不能上法庭,原因很实际,美国需要一个稳定的日本来对抗苏联在东亚的扩张,而天皇制度是维持日本社会秩序最有效的工具。 于是战争期间批准进攻珍珠港、签署作战命令的裕仁,转身成了“和平象征”,这个转变为日后埋下了隐患。 数字是冰冷的,但最能说明问题,中国在侵华战争中死亡约3500万人,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者,731部队至少3000人被活体实验,这些不是模糊的历史,而是有档案、有证人、有实物的铁证。 1978年中日签署和平友好条约时,中国主动放弃了总额超过500亿美元的战争赔款,当时的考量是为了区域和平,也为了帮助日本经济恢复,但这份善意没有换来对等的历史反省。 对比德国的做法就能看出差距,1970年西德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下跪,德国通过《反纳粹和反刑事犯罪法》,禁止任何否认大屠杀的言论,历史教科书用整章篇幅讲述纳粹罪行,这种彻底反省为德国赢回了欧洲的信任。 日本走的是另一条路,从1980年代开始,文部省多次修改教科书,将“侵略”改为“进出”,将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不断缩水,2001年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里面供奉着14名甲级战犯,这些动作反复撕开中日关系的伤口。 更关键的是日本国内对这段历史存在严重认知分裂,右翼势力不断宣扬“大东亚共荣圈”是为了解放亚洲,战争是被迫自卫,NHK的调查显示2020年有40%的日本年轻人不知道南京大屠杀,这个比例还在上升。 历史问题的影响延续至,2012年钓鱼岛争端激化时,日本右翼打出“支那人滚回去”的标语,2022年佩洛西访台,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称“必要时出兵台湾”,这些极端言论背后,是对侵略历史缺乏真诚反省的必然结果。 日本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限制,除了配合美国战略,也有历史心结作祟,一位日本企业家私下承认:“我们总觉得欠着账没还清,所以在商业合作中也放不开手脚。”这种微妙心态制约着两国经济深度融合。 裕仁时代的亲历者逐渐离世,年轻一代日本人对那段历史越来越陌生,而在中国随着国力提升,对历史正义的诉求反而更加强烈,两边的期待差距在拉大,和解变得更加困难。 这不是要求日本人永远负罪,而是需要一个清晰的历史交代,德国战后总理施罗德说过:“我们无法选择历史,但可以选择如何面对它。”如果日本能像德国那样直面历史,中日关系会少很多包袱。 网友们议论纷纷: “裕仁到死都没对中国说句对不起,这操作真的恶心透了,合着我们几千万人白牺牲了?” “看看人家德国怎么道歉的,日本就差把‘不服’写脸上了,原子弹都没炸醒他们。” “放弃赔款是大国气度,但换来的是教科书删改历史,现在年轻人还以为自己是受害者呢!” “他在荷兰挨骂就低头,对中国连提都不提,合着欺负我们当年没摁着他认罪?” “裕仁可是亲手批过军事文件的,现在日本右翼还把他包装成‘和平爷爷’,呸!” “最憋屈的是,我们送还战俘、主动缓和,他们反手就跟美国搞围堵,良心喂狗了。” 日本始终拒绝正式对华道歉,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历史态度的伤害? 官方信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二战后裕仁多次出访欧美国家,但从未到过中国,在欧美裕仁在多种场合鞠躬下拜,表示忏
轩叔观察
2025-10-09 10:26:23
0
阅读:100
语歌
他死之前忏悔过,就是当时拿东大没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