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新总理一上台就改路线,刚和中国会完就动手整治几十年边境“问题”,从治沙到通关,从军演到铁路,统统推上正轨。蒙古这回,真的是跟中国站一边了? 蒙古新总理上任第二天就直奔中国,这一系列密集的互动,到底是其外交路线“改弦易辙、选边站队”的急转弯,还是一场被内部危机逼出来的务实选择? 今年这场换帅风波的导火索,压根就不是外交路线之争,真正点燃乌兰巴托街头大规模反腐抗议的,是前总理奥云额尔登的子女亲友,在社交媒体上大肆炫耀豪车珠宝,彻底引爆了民怨,最终奥云额尔登在6月3日议会的不信任投票后黯然辞职,但有意思的是,接替他的贡布扎布·赞丹沙塔尔,不仅和他同属蒙古人民党,更是多年的政治盟友,这层关系,就让所谓的“路线颠覆”听起来有点站不住脚。 所以赞丹沙塔尔这位经验丰富的前议长,在6月12日高票当选,次日就马不停蹄地率团访华,这速度与其说是急于“站队”,不如说更像是在向国内民众展示一种“我能解决问题”的高效姿态,首要目标是稳定内部局势。 跳出那些宏大的地缘叙事,你会发现中蒙合作的清单,写满了具体而迫切的难题,蒙古国南部超过七成的土地正在沙漠化,2024年那场让北京空气质量急剧下降的沙尘暴还记忆犹新吧?草原火灾更是两国共同的心病。 因此重启“绿丝带”计划,中国提供梭梭树这类耐旱树苗和技术,双方强化跨境防火机制,这些合作都是在解决家门口的燃眉之急,是生态安全共同体的现实需要,跟政治口号关系不大。 作为一个被陆地包围的国家,蒙古的经济发展命脉几乎完全依赖中国的港口和铁路,过去扎门乌德等边境口岸效率低下、走私猖獗,是老大难问题,现在双方同意搞联合海关检查,蒙古还准备从中国引进AGV无人运输车和5G通信技术,来应对它地广人稀的挑战。 还有那个备受瞩目的塔旺陶勒盖煤矿跨境铁路项目,双方正加速推进,预计2027年就能通车,到那时,蒙古的矿产资源才能真正高效地转化为经济收益,这些都是为了疏通经济命脉,是发展的必然选择。 这是否意味着蒙古彻底放弃了1994年以来平衡中俄的“第三邻国”政策?恐怕没那么简单,更准确的说法是,它在进行一次精明的战略微调,从寻求远方平衡,转向更加倚重与中俄两个邻居的“三边协作”。 今年中方受邀加入“可汗探索-2025”军演,到了9月,中、俄、蒙更是破天荒地搞了首次“边防合作-2025”联合演习,紧接着三方又在9月2日签署了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备忘录,与此同时蒙古国选择退出上合组织观察员身份,这一系列动作的指向性非常明确。 一个稳固的“中-俄-蒙”区域协作框架,显然比遥远的“第三邻国”更能解决能源与安全这种核心关切,当然蒙古国内亲西方的民主党势力依然是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这种调整也必然面临国内政治变数的考验。 总的来看,蒙古近期的对华政策,与其说是一场突然的“选边站队”,不如说是一次由国内治理危机触发的务实合作“加速跑”,其核心驱动力是解决内部问题、发展经济,在地缘战略上,这体现了一种从寻求远方平衡到深耕周边合作的成熟转变,这一趋势的未来,将持续受到其国内政治生态和实际合作成效的双重影响。 以上信息来源于泡泡网 一带一路发展之路 中蒙友谊守望相助 华国中率团到蒙古国进行友好访问
蒙古国新总理一上台就改路线,刚和中国会完就动手整治几十年边境“问题”,从治沙到通
繁梦间
2025-10-08 22:32:24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