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稳定币激活货币乘数》*稳定币本质是美元信用在链上的镜像系统,其核心机制体现为

念瑶聊社会 2025-10-08 15:58:43

《当稳定币激活货币乘数》

*稳定币本质是美元信用在链上的镜像系统,其核心机制体现为简明的等值承诺:

1单位稳定币≈1美元索偿权。

以Tether(USDT)为代表的稳定币运行逻辑可以简单概括为:

• 用户将法币存款转移至托管机构;

• 机构配置储备资产(国债/货币市场工具/现金等价物);

• 智能合约触发链上等值代币铸造;

• 用户持有可验证的美元数字化凭证。

这种映射机制,轻易构建了跨维度的美元流动性通道,使法币在数字空间获得了镜像般的衍生能力。

*很多人以为,稳定币是“100% 储备、不创造货币”,实际情况可能远远不止如此。

储备金在银行系统里并没有静止:

在托管银行体系内,储备资产通过证券投资、同业拆借等方式持续参与传统金融循环;

而在链上平行世界,USDT被赋予支付清算、质押借贷、衍生品交易的复合货币职能。

这种并行流通,实际形成了“一钱二用”的信用杠杆结构。即使在严格足额储备规则下,美元货币乘数实际已在链上实现成倍扩张。

*更奥妙的场景在于金融炼金术的终极形态:

如果有一天,Tether实控了一家商业银行,会怎样?

银行的基本功能,是“贷款创造存款”。

当银行发放贷款时,会同时记下一笔存款,从而创造新的货币。

构想Tether对商业银行体系的垂直整合,可能出现颠覆性的货币创造场景。

• 信用生产自我循环:

贷款创造存款→存款申购USDT→新增储备支撑二次发行→二次流动性触发再贷款;

• 乘数叠加效应:传统银行货币乘数×链上稳定币流通速度=指数级流动性扩张;

以上场景可能导致:

信用扩张速率更快;

资本流动路径更复杂;

顺周期效应更强。

如果缺乏清晰的约束机制,一次小小的赎回潮,就可能引爆链上与银行端的双向收缩。

* 央行与数字货币同盟

当稳定币交易规模突破主权货币临界点时,将迫使货币当局作出战略抉择。

如果央行决定统筹管理稳定币(假设美联储收编Tether),将出现体系融合的局面:

• 稳定币的储备、发行量、利差、久期,全部纳入宏观流动性管理;

• 回购利率、短债收益率的变化,直接决定稳定币的发行动力;

• 甚至,稳定币本身成为“货币政策的补充工具”。

对美元而言,这是一种结构升级。

美元不再仅存在于银行账户体系(SWIFT),

而是在链上钱包、智能合约里拥有“数字法身”。

美元的信用体系,由此具备了算法化与实时化的调节能力。

*货币的本质,无非是信用需求×权力意志,我对数字货币去中心化的前景不甚乐观。人类货币的未来,可能不是“更自由”而是“更可控”,权力意志走向更高明的算法化。

0 阅读:36
念瑶聊社会

念瑶聊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