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打击策略正逐渐清晰。这可不是啥虚头巴脑的口号,而是实打实在战场上

谦语话书风 2025-10-08 15:29:32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打击策略正逐渐清晰。这可不是啥虚头巴脑的口号,而是实打实在战场上打出来的经验。从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到现在,三年多时间,俄罗斯的打法就跟变戏法似的,一会儿一个样,但仔细琢磨,里头门道可深了。   刚开打那会儿,俄罗斯那是真猛,直接来了个“闪电战”。从北、东北、东、东南、南部五个方向同时进攻,基辅、哈尔科夫这些大城市都成了目标。那时候的俄军,就跟下山的猛虎似的,气势汹汹。   但乌军也不是吃素的,抵抗得那叫一个顽强,俄军进攻受阻,3月底就从基辅撤了。不过,这一通猛攻也不是白费,俄罗斯逐渐控制了乌克兰约20%的领土,算是开了个好头。   后来,俄罗斯的打法就变了,不再一味死磕阵地,而是开始玩起了“精准打击”。特别是到了2025年,这打法更是玩得溜。就说铁路系统吧,这可是乌克兰的“运输动脉”,北约援助的武器、士兵轮换的列车、民生物资的运输,全得靠这条线撑着。   俄罗斯可盯上这点了,过去两个月,把攻击重点从前线阵地转移到了后方的运输网络。厂房、桥梁、变电站、编组站,一个接一个地被炸瘫,连带着乌克兰的补给线也跟着断了气。   这招可真够狠的,乌克兰的铁路系统本来就老旧,再加上维修材料紧缺、技术人员不足,修复速度远远赶不上破坏的速度。很多铁路工人那是连轴转地工作,但炸一次就是几天甚至几周的停顿,久而久之,整个运输系统开始吃不消。   前线的士兵,弹药、武器、补给全靠铁路送,铁路一停,士兵就得等。有些部队甚至要靠卡车一车车往前送,那效率根本比不上铁路,运个几吨东西得跑一整天。   更麻烦的是,人员轮换也成了问题,士兵在前线顶了几个月,等着轮换的车来,结果车根本到不了。长时间待在高强度的战斗环境下,士气自然会出问题。   除了铁路系统,俄罗斯还对乌克兰的能源基础设施下了狠手。2025年8月底那场代号为“雷霆打击”的军事行动,规模之大令人震惊。   俄军共发射了598架各型无人机和31枚先进导弹,重点攻击了多个关键节点变电站。这一“电力斩首”战术,导致数万居民陷入黑暗,更严重的是使乌克兰的军工生产体系几近瘫痪。工厂因电力中断而被迫停产,前线部队的武器弹药补给线受到严重影响。   另外,在战场前线,俄罗斯也是多点开花。苏梅州、康斯坦丁诺夫卡和红军城、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这三个主要进攻方向,俄军那是同时推进。   就说苏梅州吧,俄军集结了5万多名兵力,突破了乌军设下的四道防线,还造成了乌军的大量伤亡。6月14日那天,俄军对苏梅市发动火箭炮袭击,导致乌方至少35人死亡、117人受伤。俄军装甲车那是如潮水般推进,短时间内就突破了防线,乌军被迫撤退。   康斯坦丁诺夫卡和红军城这边,俄军也是没闲着。占领这一地区可是俄军顿巴斯战役的重要目标。康斯坦丁尼夫卡位于顿涅茨克州中北部,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俄军已经对该市发起三面围攻,向前推进并开始切断托列茨克西部突出部的南部,扩大了对铁路线和当地学校的控制范围。红军城那边,俄军也在进行激烈战斗,试图在该地区取得进展。   要知道,红军城可是乌克兰东部防线的大后方,负责后勤补给,还是乌克兰挖焦煤的主要产地,对乌克兰钢铁工业至关重要。一旦俄军控制了波克罗夫斯克耶矿井,将严重影响乌克兰的工业体系,尤其是钢铁生产。   俄罗斯为啥要这么打?说白了,就是要彻底消除俄乌冲突的根源。俄罗斯可不接受啥临时停火协议,它要的是乌克兰永久安全,要的是乌克兰不能加入北约,要的是削弱乌克兰军事力量。   现在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援助那是越来越少,欧洲国家经济疲软,社会压力大,援乌疲劳迹象明显。俄罗斯就抓住了这个机会,坚持特别军事行动的根本目标,“以战促谈”“以攻促降”,绝不妥协。   这场战争,说到底还是大国之间的博弈。俄罗斯凭借自己的资源、人口和军工产业优势,在战场上逐渐掌握了主动性。而乌克兰呢,失去美国的重要支援,战场形势越来越严峻,经济萎缩,兵员短缺,大量难民外流,国内社会压力那是越来越大。   事实上,俄罗斯的打击策略,就是要在战场上不断给乌克兰施压,逼其回到谈判桌,按照俄罗斯的条件停战投降。现在看来,这策略还挺管用,乌克兰那是越来越被动,俄罗斯则是越来越主动。

0 阅读:44

猜你喜欢

谦语话书风

谦语话书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