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47岁的陈钟书一人刺死14名日军,遗体被战士们用担架抬回。陈钟书在参

友绿聊历史 2025-10-07 16:47:20

1938年,47岁的陈钟书一人刺死14名日军,遗体被战士们用担架抬回。陈钟书在参军之前,因为家境清寒曾是个放牛娃,一直到17岁时他被家里送进了军队。而将他送进军队的原因就是家里有债需要还,但是即使家里对其如此,陈钟书依旧选择在队伍中认真作战,把自己挣来的工资全数寄给家里。 而且,陈钟书也确实是个打仗的好苗子,刚入伍不久就开始立功了,军队也觉得他是个人才,于是一路提拔为连长,还送到了军官学校去深造。 深造后,陈钟书就去了云南的麻栗坡当边防督办,也就是一方的父母官。 为官之时,陈钟书非常尽职尽责,将老百姓的生活放在第一位,屡次将当地的恶霸给打倒。 见这里的孩子都没有上学念书的机会,陈钟书就想办法办学校,让边境的小孩儿都受到正规的教育。 很明显,陈钟书不仅仅是有胆量更有谋略,所以云南王龙云也将他调到了队伍之中,让他做滇军的一位团长。 七七事变之后,陈钟书也看到了日寇的行径,他悲愤不已,向国民党请愿,想要率领部队将侵略我国的日军打跑。 为此他回家对着父老乡亲还许下了誓言,称自己一定要用尽全力将日本人打败,而且不完成这一愿望就坚决不回家。 其实,他起身投入战场的这一刻也就决定了以身殉国。 在1938年4月,台儿庄这一战中,陈钟书和60军一起来到了这里,开始了一场非常惨烈的血战。 由于陈钟书带着队伍到达台儿庄之后,马上就遇到了日寇,此时他们这支队伍连防御工事都没来得及修筑,而且他们所处的地方还是一片麦地,所以没有任何的遮掩,这一仗异常的激烈。 对面日军的军火很是密集,面对着一个又一个倒下的战士们,士兵们的愤怒难以按捺,所以干脆就绑着手榴弹冲到了敌军那边,用自己的命来换日寇的命。 看着这片惨状,陈钟书马上就想出了一个战略,就是机关枪打日军,而手榴弹用来攻击对方的坦克。 这个战略很是有用,打的日军一直后退,一直退到附近的一个村子里。 此时的陈钟书大喊:不妙! 因为日军在村子里势必会危害老百姓的安危,于是陈钟书当即就带着一帮精兵进入了村子里,想要将这里的日寇歼灭。 他们趁着夜色给了日军致命一击,半个小时就消灭了500多个敌军,但是日军在附近还有不少援军,因此不知不觉中陈钟书和队伍就被日寇包围了。 眼看着枪弹都用完了,这么下去也是死路一条,于是陈钟书就想着与其等死,不如和敌人拼了,用自己的命多换几个人头也值了。 于是陈钟书就和敌军展开了肉搏之战,他一个人刺死了14名敌军,但还是被飞来的子弹打中了,当时就倒下了。 战士们将他救下来用担架带回了后方,可此时的陈钟书已经奄奄一息了,之后虽然对他进行了施救,但是也并未救回。 参考资料: 央广网:家国危亡看子弟 河山欲碎见英雄

0 阅读:8
友绿聊历史

友绿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