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培军的“人情味”:企业与员工的共赢样本 河南矿山年利润约2亿元,却每年拿出1亿元投入员工福利,连续十二年组织员工父母旅游,崔培军的“谜之操作”,藏着传统制造业最质朴的共赢智慧。 这种模式的核心,是将员工从“成本项”转为“共同体”。在重工业利润微薄的背景下,企业坚持“挣一块花八毛”,把利润的60%用于员工福利。崔培军不画饼,而是用真金白银兑现承诺:年会现场“钱山”堆出近4000万现金,销售冠军能领500万年终奖,驻外员工提前收到足额红包。这份投入换来了惊人凝聚力——企业推行“不打卡”制度,员工有事仅需电话报备,却实现103亿元产值,成为长垣同行业唯一保持增长的企业。 崔培军精准抓住了员工的核心需求:不止是工资,更是“生活无忧、亲如家人”的安全感。企业不仅保障员工福利,更将关怀延伸至家庭:每年组织四千名员工父母免费旅游,中秋宴请上万名家属并发放慰问金,单次宴会耗资1100万元。当员工父母骄傲谈论企业福利时,这份归属感便转化为超额工作动力。 面对“作秀”质疑,企业用“无贷款、无融资”的财务健康回应。这种稳健经营,让高额福利具备可持续性,也支撑起27亿元业务资金垫付等支持。河南零售企业胖东来的实践同样印证此逻辑:将80%利润用于员工薪酬,提供超150天假期,却实现150亿元营收、40%增长率,单店盈利远超行业上市公司。 身边也有类似样本:一家小型机械公司老板,每月给员工父母打“孝亲费”,员工家人生病主动垫付医药费。这种关怀让团队十年无核心员工流失,行业低谷期员工主动降薪共渡难关。 崔培军的模式或许限制了规模化发展,却给出关键启示:企业竞争力终究源于人。在追求创新与扩张时,若能守住“分享”初心,让员工共享成果,便能筑起最坚固的“人才护城河”。这种藏在人情味里的经营哲学,正是传统制造业穿越周期的核心密码。
崔培军的“人情味”:企业与员工的共赢样本 河南矿山年利润约2亿元,却每年拿出1
以珊聊人啊
2025-10-07 10:04:24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