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撼动美元霸权!中国停购美元铁矿打响货币反击战

周律鸣法 2025-10-07 09:48:52

震动全球! 中国对美元下手!   10月1号,中国宣布暂时不买必和必拓用美元结算的铁矿石了。   这看似是一则普通的商业新闻,却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激起了千层浪花。   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突然改变沿用几十年的结算方式,这个举动背后的深意远不止商业谈判那么简单,它是一场关乎国际贸易规则变革的静默革命。   事情发生在九月底,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向国内钢铁企业发出指令,暂停签订所有以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铁矿石采购合同,就连已经装船发货的货物也受到影响。   这一决定让澳大利亚政府和企业感到措手不及,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公开表示“令人失望”,希望问题能尽快解决。   但中方态度明确而坚定:想继续与中国做生意,就需要接受以人民币结算的条件。   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买家,中国每年进口量占全球海运铁矿石总量的75%,必和必拓公司更有超过80%的收入依赖中国市场。   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却始终没有获得与这种购买力相匹配的定价权。这就像是你每天买空整个菜市场,却还要看摊主的脸色定价,既不合理也不公平。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必和必拓每吨铁矿石的开采成本仅15美元左右,卖给中国时价格却高出数倍。   这种长期的不平等交易,终于促使中国下定决心改变规则。   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导地位一直以来都是美国全球经济霸权的支柱。   自从上世纪70年代美国与沙特达成协议,让石油交易与美元挂钩后,美元就通过类似方式与各种大宗商品绑定。   这种“商品-美元-全球”的循环让美国能够通过货币政策影响全球经济运行,甚至转嫁自身危机。   2020年美联储大规模印钞救市导致美元贬值,铁矿石价格却从每吨60美元飙升至230美元,中国多家钢铁企业因此被迫倒闭。   这样的教训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过度依赖美元结算等于把自己的经济安全交给别人掌控。 推动人民币结算铁矿石贸易,对中国企业来说意味着实实在在的好处。   以前国内钢厂购买铁矿石,必须先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不仅要承担汇率波动的风险,还要支付额外的兑换成本,每年白白流失几十亿元。   改用人民币结算后,企业能更准确地预估成本和利润,经营稳定性大大提高。这就像在自家商场购物直接用现金,省去了兑换外币的麻烦和损失,生意自然做得更加顺畅。   中国的这一举动在国际上引发了连锁反应。   巴西、南非等资源国纷纷加大与中国的人民币结算比例。印度企业甚至开始用人民币从俄罗斯购买煤炭。   这些国家心里明白,跟着中国使用人民币结算,既能避开美元波动的风险,又能获得更稳定的中国市场订单。   就像滚雪球一样,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截至2025年初,人民币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占比已超过30%,北京半数以上的跨境收入已使用本币结算。   面对中国的决策,必和必拓公司陷入了两难境地。消息公布后,公司股价应声下跌。   澳大利亚财政部估算,如果停购持续到2026年,该国铁矿石出口收入将减少110亿澳元,GDP增速将降低0.3个百分点。   西澳大利亚州的矿工工会公开发声,要求公司“别跟钱过不去”,毕竟没有人愿意因为结算货币问题而丢掉工作。   有消息称,必和必拓已悄悄联系中国银行了解人民币结算流程,很可能在近期重启谈判,接受“人民币结算+浮动价格”的模式。   商场如战场,但没有企业会真心愿意与自己的最大客户长期对抗。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责任也有能力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贸易规则。这不仅是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也是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稳定性。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将为世界提供一种新的选择,减少各国对单一货币的过度依赖,促进国际金融体系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它告诉我们,国际规则不是强国专属的玩具,广大发展中国家也有权争取公平的贸易环境。   随着中国与更多伙伴国家建立本币结算渠道,美元一家独大的时代正缓缓落幕,多元化的国际货币新格局即将到来。   这场变革才刚刚开始,它的最终结果将取决于各国如何顺应历史潮流,共同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参考资料:中国打响“铁矿革命”:暂停美元结算,此招直击美元命门,一场静默的金融革命正在上演:中国已率先落子——腾讯网

0 阅读:137
周律鸣法

周律鸣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