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开始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中国也有动作,俄罗斯的腰包紧张了。特朗普的威胁生效了

微笑向阳处 2025-10-06 22:43:30

印度开始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中国也有动作,俄罗斯的腰包紧张了。特朗普的威胁生效了?莫迪开始逐步“淘汰”俄罗斯石油,合作对象令人意想不到,中国成为普京最后的希望?之前,特朗普曾经对各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所有国家不能购买俄罗斯的石油产品,但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人口大国第一时间就站了出来和特朗普唱反调,偏偏特朗普拿这两个国家又没有办法。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2024年大选结束后,特朗普一上台就翻出旧账,再次对各国发出禁令,要求全球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 还记得2022年俄乌冲突刚爆发时,他也发过类似通牒,但当时中国和印度压根没理会,反而趁机抢购打折俄油,气得美国直跳脚。可这次情况不太一样,特朗普玩起了更狠的招数。 先来看印度。2024年那会儿,印度每天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量已经突破200万桶,创下历史新高。莫迪政府当时态度强硬,明确表示“能源安全是印度内政”,摆出一副绝不买账的姿态。 可没想到,2025年开春,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对印度约200亿美元商品加征50%关税,重点打击纺织品、农产品和化工品——这些都是印度出口的命脉。 这一招打得印度有点措手不及。虽然表面上莫迪还在强调“自主决策”,但国有和私营炼油企业已经开始悄悄调整采购计划。到了2025年9月,数据就很能说明问题: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占比从巅峰时期的30%多跌到了16.8%,每天只有120万桶左右。 有意思的是,印度一边减少俄油进口,一边迅速找到了替代来源。美国原油对印度的出口量在2025年上半年翻了一倍,西非的安哥拉和尼日利亚也成了新宠。 这种转变背后藏着精明的算计——印度不想为了俄罗斯而牺牲对欧美市场的出口准入,毕竟后者关系到更多就业和外汇收入。不过印度也没把路完全堵死,他们依然保留着部分俄油进口,只是不再大张旗鼓。 这种“软抵抗”策略既给了美国面子,又没彻底得罪俄罗斯,算是莫迪政府在外交夹缝中练就的生存智慧。 而中国的选择就完全不同了。2025年以来,中国从俄罗斯的石油进口整体还增长了5%,吸纳了俄罗斯40%的石油出口。 更关键的是,中俄不仅续签了长期折扣协议,还优化了运输路线——原本需要通过海运绕道马六甲海峡的部分原油,现在通过中俄陆路管道和铁路运输,既降低了成本,又避开了美国的海上监视。 中国几家大型国有石油公司还专门调整了支付系统,采用本币结算和部分易货贸易,完美绕开了美元体系。 说到中俄能源合作,就不得不提那个重磅消息——搁置多年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终于在2025年夏天正式签约。这条经过蒙古的管道建成后,每年能向中国输送500亿立方米天然气,这相当于中国2024年天然气总进口量的四分之一。 签约仪式上双方代表笑容满面,俄罗斯总统普京还通过视频连线表示,这是“战略互信的体现”。确实,在西方集体制裁的背景下,这条管道对俄罗斯来说就是经济命脉。 那么,为什么中国敢这么明目张胆地与俄罗斯深化合作?说到底还是实力使然。中国是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市场体量摆在那里;同时中国制造业体系完整,从电子产品到汽车、机械设备,都是俄罗斯市场急需的。 2025年前三个季度,中俄贸易额突破了2500亿美元,比俄乌冲突前翻了一番。这种深度捆绑使得美国很难像对付印度那样对中国施加同等压力——毕竟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会直接推高美国本土通胀,特朗普政府也得掂量掂量。 观察这两个人口大国的不同选择,其实反映出了国际政治中一个永恒的逻辑:各国都在根据自身利益做出最务实的选择。 印度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出口依赖度高,在美国施压下不得不做出妥协;而中国拥有更完整的产业体系和更大的内需市场,在与美国博弈时有更多筹码。 不过印度也没有完全倒向美国,他们在减少俄油进口的同时,依然在军事装备、农业等领域与俄罗斯保持合作,这种“多边下注”的策略很符合新兴国家的生存之道。 俄罗斯方面,虽然失去了部分印度市场,但在中国的支持下,其能源收入在2025年第三季度反而出现小幅回升。不过俄罗斯经济结构单一化的问题也更严重了——能源收入占财政预算的比例从冲突前的30%飙升到近50%,这种过度依赖显然存在风险。 有消息说俄罗斯正在加速推进远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试图打造更多面向亚洲的出口通道,这或许会成为未来东北亚经济格局的一个变数。 信源:2025-08-26 18:06·观察者网

0 阅读:179

猜你喜欢

微笑向阳处

微笑向阳处

微笑向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