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我军7名战士被越军包围,眼看突围无望,一个战士准备拉响手榴弹同归于尽,班长赶紧拉住他:“别冲动,咱们还有希望!” 说起这事儿,得从1979年2月那场对越自卫反击战拉开话头。41军121师361团的任务是穿插敌后,直插高平到安乐的要道。部队在丛林峡谷里急行军,本想神不知鬼不觉,结果大雾中撞上越军阻击。枪声一响,主力得赶紧往前冲,不能纠缠。陈书利作为8连班长,和副班长韦程儒自告奋勇,带班吸引火力,让大部队脱身。两人殿后,战士们先撤,可雾太大,射击一阵后,他们和大部队彻底散了。身后开阔地暴露,山头敌火集射,子弹打得泥土乱飞。这时候,他们发现不远处还有五个掉队战士,也在还击。其中陈武贤手里有半自动步枪,其他四个里有三个轻伤。七人来自三个连队,赶紧凑一块儿,陈书利职务最高,入伍时间长,大家推他当临时组长。弹药就三支枪一千多发子弹加九枚手榴弹,对手至少两个连两百人。形势严峻,但他们选了河边几间破仓库藏身,那儿堆满化肥袋,能搭简易工事。 这些人可不是随便凑的,各有本事。陈书利湖南衡阳人,20岁就入伍,神枪手出身。1976年民兵训练时,三枪27环,百发百中。韦程儒广西边境来的,配合作战默契,总管弹药。陈武贤广东陆丰,高大彪悍,重火力手,力气大扛弹箱稳。胡清祥三营炮兵,圆润体型扛炮筒练耐力,观察敌情准。黄志荣三营机枪连班长,腿伤还坚持,熊武俊跟他一块儿行动,马战社也炮兵,专盯敌动静。七人虽散兵游勇,但军旅磨炼让他们在关键时咬牙顶住。仓库里,他们分好工,陈书利守正面自动步枪,韦程儒陈武贤分侧半自动,其他人监视。开阔地好观察,敌人摸上来容易打。这帮战士明白,敌寡我众,得靠精准射击省弹药。第一次敌冲锋,几十人从山坡弯腰过来,陈书利点射干掉三个,重伤一个。敌慌了还击,但工事挡住子弹,他们拖尸撤退。紧接着,轻机枪从远处扫,墙上弹孔密布,化肥袋爆白粉,胡清祥头部擦伤,鲜血直流,黄志荣赶紧包扎。这下除了持枪三人,其他全成伤号。 战斗越打越胶着,越军学聪明,三面S形冲锋,交替掩护,像老兵油子。七人三杆枪当机器使,瞄准射击换目标,子弹壳滚一地,硝烟呛人。陈书利冲锋枪压正面,三十发弹夹连射不绝,韦程儒陈武贤压弹入仓,手法熟练。敌哀嚎声中,血雾四溅,他们打退好几波,枪口烫得冒烟。河对岸又冒敌影,三人爬铁桥蠕动过来,陈书利换半自动,三发速射全中,敌坠河。战友小声庆祝,士气提了提。战场安静一小时,突然炮啸,迫击炮弹砸下来,屋顶瓦碎,弹片乱飞,化肥粉如雪覆盖,众人咳嗽不止。敌趁乱冲近,用生硬汉语喊投降,陈武贤跃起十枪穿墙毙敌,陈书利全自动扫射,两敌入门瞬间拉栓击发双杀。黄志荣报数,近战拼完,大家瘫坐,只剩握枪力气。太阳落山,弹药剩几十发,陈书利估摸天黑沿河突围可行,大家点头。他安排队形,自己打头,黄志荣熊武俊伤重居中,陈武贤韦程儒护侧,胡清祥马战社殿后。胡清祥裹头血斑,喘粗气,摸出手榴弹拧盖拉索,握环准备拉。陈书利眼疾手快抓臂拉住,韦程儒按回原状,拍肩稳住。七人交换眼神,继续备战。这关键一瞬,保住了最后希望。 突围行动紧锣密鼓,陈书利扔四枚手榴弹东侧,陈武贤开枪吸引,爆炸震天,敌机枪曳光追去。上当了,他们趁夜北行,追北斗星。丛林荆棘划衣,脚步踩叶沙沙。陈武贤开路撞枝,带韦程儒胡清祥马战社熊武俊前行,泥水溅腿。黄志荣膝伤发作,按住肿胀说走不动,陈书利命其他人先走,自己扶他继续,步履拖沓。陈武贤他们披荆斩棘,找到部队,报告位置,战士接应。陈书利黄志荣在田边挖红薯充饥,泥沾手,薯块滚出。突然石块砸来,陈书利转头见十余越军特工走近,军装泥化肥盖,继续挖。四敌近十米喊口令,他转刹冲锋枪喷火,近距二十多子弹打胸血雾,四人栽地。甩步奔矮山,脚陷泥拔出,身后敌追。他奔另一方引开,两人失散。三天后,陈书利丛林遇兄弟部队,士兵认军装扶担架回营。黄志荣也遇援队,腿伤包扎抬回。全队脱险,五天五夜三枪击退数百围攻。 这仗打得真叫人捏把汗,七人凭啥顶住?说白了,就那股不服输的劲儿。陈书利毙敌二十伤二,陈武贤十九,两人战后获军委战斗英雄称号。韦程儒毙三,胡清祥一,马战社一,其他负伤坚持。事迹传开,编成连环画《威震峡谷七勇士》,激励后辈。回想那年,边境形势紧,战士们肩负保家卫国重任。掉队不是倒霉,是考验。仓库坚守,突围北行,每步都踩在钢丝上。胡清祥拉环那刻,班长拉住,换来生路。接地气说,这帮兄弟像咱们身边老兵,平时训练苦,关键时豁出去。没他们,哪来后方太平。故事不光是英雄事迹,还提醒人,团结加韧劲,能翻盘。军史里,这样的例子多,七勇士就是活标杆。
1939年,八路军30人突击队成功夜袭大杨庄,夺取一门日寇大炮,不料,炮膛里装有
【2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