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囊肿,一个方子可调治,特别适合病程长、化生郁热的朋友 肝囊肿在中医范畴里,归

陈玉龙谈养护 2025-10-06 06:43:46

肝囊肿,一个方子可调治,特别适合病程长、化生郁热的朋友 肝囊肿在中医范畴里,归属于“癥瘕”“积聚”“胁痛”等病症。其核心病机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核心病机剖析 肝郁气滞,疏泄失常 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若情志不遂,长期处于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中,或遭受较大的精神刺激,就会导致肝气郁结,气机运行不畅。肝气不畅,一方面会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导致气滞血瘀;另一方面,肝气横逆犯脾,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 脾虚失运,痰湿内生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水湿。若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生冷油腻之物,或劳倦过度,损伤脾胃,又或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虚弱,运化水湿功能失常,水液就会停聚在体内,湿浊内蕴,逐渐凝聚成痰。 痰瘀互结,聚于肝络 内生的痰湿,与气滞产生的瘀血相互搏结,痰瘀互结,停滞于肝的经络、组织之间。日积月累,就会形成质地或软或硬、边界相对清晰、一般无明显疼痛或仅有轻微胀痛的肿块,即肝囊肿。 (可兼)痰瘀郁久化热 部分患者,尤其是囊肿较大、存在时间较长,或体质偏于阳盛、湿热者,痰瘀郁结日久可能会化生郁热。表现为局部或有轻微热感,或伴有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舌质偏红、苔微黄等症状。 化痰消囊调肝方(常用验方) 柴胡、香附、郁金、法半夏、浙贝母、胆南星、白芥子、生牡蛎、三棱、莪术、当归、丹参、薏苡仁、赤小豆、栀子、牡丹皮、茯苓。 该方从四个方面针对肝囊肿进行调治: 疏肝理气,畅达气机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归肝、胆经。具有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功效,是疏肝理气的要药,能条达肝气,使肝的疏泄功能恢复正常,恢复气机的通畅。 香附:味辛、微苦、微甘,性平,归肝、脾、三焦经。善于疏肝理气、调经止痛,能增强柴胡疏肝理气的作用,共同改善肝郁气滞的状态。 郁金:味辛、苦,性寒,归肝、心、肺经。既能活血止痛,又能行气解郁,可进一步疏解肝气,促进气血的运行。 化痰散结,消散囊肿 法半夏:辛温,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力猛效专,为治痰要药,尤其擅长消除有形之痰结,对痰湿凝聚形成的肝囊肿有很好的化解作用。 浙贝母:苦寒,清热化痰,开郁散结。与法半夏配伍,一温一寒,化痰散结力强,且能防法半夏温燥太过。 胆南星:苦凉,清热化痰,息风定惊。善化顽痰、老痰、热痰,增强全方化痰散结之力,对于痰湿化热的情况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白芥子:辛温,温肺化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尤其擅长祛除皮里膜外(包括肝络周围)之痰,是治疗痰核、囊肿类疾病的要药。 生牡蛎:咸涩微寒,软坚散结,平肝潜阳,兼能化痰。其咸味能软化消散结块,是治疗瘿瘤、痰核、癥瘕积聚的常用药,在此方中承担“软坚”重任,有助于消散肝囊肿。 活血化瘀,破除癥瘕 三棱:辛苦平,破血行气,消积止痛。活血化瘀力量较强,善消癥瘕积聚,能直接作用于肝囊肿内的瘀血,促进瘀血的消散。 莪术:辛苦温,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与三棱配伍,增强破血行气的作用,共同破除痰瘀互结之胶着状态,使囊肿逐渐缩小。 当归:甘辛温,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既能活血助散结,又能防止行气破血药过于耗伤阴血,起到养血活血的平衡作用。 丹参:苦微寒,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可增强活血化瘀的功效,改善肝脏的血液循环,促进囊肿的吸收。 健脾利湿,清热凉血(针对兼证与治本) 薏苡仁:甘淡微寒,健脾渗湿,清热排脓。既能健脾助运化以杜生痰之源,又能利湿导痰浊下行从小便出,从根本上减少痰湿的生成。 赤小豆:甘酸平,利水消肿,解毒排脓。增强利湿之功,辅助薏苡仁祛除水湿痰浊,改善体内的湿浊环境。 栀子:苦寒,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清泄三焦郁热,尤其能清肝胆之热,对于痰瘀化热的情况有很好的清热作用。 牡丹皮:苦辛微寒,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既能清血分之郁热,又能助三棱、莪术、丹参活血散结,改善局部的热象和瘀血状态。 茯苓:甘淡平,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可增强健脾利湿的作用,促进水湿的代谢,同时宁心安神,缓解因肝郁气滞导致的烦躁等情绪问题。 不过要提醒大家,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此方虽对肝囊肿有一定的调治作用,但如果肝囊肿较大、增长迅速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和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你的肝囊肿发现多久了?有没有出现化生郁热的相关症状呢?

0 阅读:63

评论列表

天下

天下

2
2025-10-06 08:14

骗流量的垃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