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对华船舶"天价收费"10月14日生效 全球航运格局生变 2025年10月5日,美国政府宣布自10月14日起,对与中国相关的船舶征收高额港口费:中国拥有或运营的船舶每净吨50美元,中国建造的船舶每净吨18美元,外国建造的汽车运输船每净吨14美元。这意味着一艘中型集装箱船停靠美国港口,可能多支付68万美元费用。 "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博弈 中国随即亮剑反制:9月底宣布对配合美国收费的航运公司实施对等处罚,包括征收特别费用、限制港口准入等。这让同一艘船往返中美港口可能面临数百万美元额外成本。全球航运巨头马士基、达飞等迅速表态,承诺不将费用转嫁给货主,转而通过调整航线、替换船舶等方式规避成本。 中国造船业"碾压级"优势成关键 美国此举意图打压中国造船业,但数据堪称"降维打击":中国占据全球90%以上商船订单,新船交付量连续15年世界第一,而美国造船业市场份额不足千分之一。航运公司若全面弃用中国船舶,需额外投入数千亿美元重建船队,这在短期内根本无法实现。 全球供应链"牵一发而动全身" 政策生效倒计时,全球航运业已暗流涌动。SCFI运价指数持续下滑,欧美航线运价逼近成本线。专家警告,美国港口费可能加剧供应链混乱,推高物流成本,甚至反噬其本土农产品出口。更讽刺的是,美国船厂年造商船不足10艘,即便政策奏效,也难填补中国产能空缺。 "一带一路"成破局关键 面对围堵,中国早有后手:造船业正加速向"一带一路"沿线转移,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等枢纽崛起,既缓解产能压力,又拓展合作版图。同时,中国通过技术升级和人才引入,进一步巩固在高端船舶领域的优势。 这场博弈本质是全球航运主导权的争夺。美国挥舞单边主义大棒,却忽视了市场规律与产业现实。中国以开放合作构建"朋友圈",用实力证明:打压只会倒逼创新,霸权终将输给共赢。 美国加征港口费 美国港口费
就在刚刚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连夜宣布了针对东方大国港口运输“直接宣战”,20
【33评论】【3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