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5条跨省地铁,上海南京领衔,三大都市圈外城市谁先如愿?

数据读城 2025-10-05 22:15:38

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特别是都市圈、城市群化解交通难题的重要设施。目前,我国在建及已开通运营的5条跨省地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地区,比如上海地铁11号线-沪苏段(上海-江苏)、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北京-河北)、南京地铁S2宁马线(江苏-安徽)、南京地铁S4宁滁线(江苏-安徽)、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上海-江苏-浙江),上述跨省地铁的通勤支撑作用和经济带动作用尤为显著。 从顶层设计定调的加快城市群发展、以及地铁建设进入存量时代的趋势来看,未来跨市地铁的出现将更加寻常化,比如珠三角地区,而跨省地铁出现在长三角、京津冀都市圈之外的城市,几率较小。 串联、整合长三角资源,上海当仁不让 上海地铁11号线-沪苏段是我国首条跨省地铁线路,其昆山延伸段自开通以来持续升级,2023年6月,该线路在苏州昆山市花桥站与苏州地铁11号线达成同站换乘,沪苏地铁网络就此实现无缝衔接,串联起上海嘉定区与江苏昆山市。这条线路目前运营总里程达123.4公里,虽然客流强度较大,但并没有遭遇跨省运营的难题,上海的“Metro大都会”可以与苏州的“苏e行”APP票务互通,乘客无需重复安检。可以说,这条跨省线路让“昆山居住、上海就业”常态化。 另一条与上海相关的跨省地铁是有“超级地铁线路”之称的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其也是长三角地区轨道交通的代表作之一,串联沪苏浙三省市,从上海示范区水乡客厅站,经江苏吴江、浙江湖州,终点为杭州萧山机场,可在水乡客厅站实现上海示范区线、江苏水乡旅游线、浙江嘉善至西塘线的一站换乘。与普通地铁相比,该线路设立的站点更密集,速度更快,在满足通勤需求的同时,串联起了江南水乡旅游资源,预计日均客流量超60万人次。 一声“南哥”,马鞍山和滁州叫得心甘情愿 南京地铁为宁皖融合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南京地铁S2宁马线和南京地铁S4宁滁线就是明证。 南京至马鞍山市域(郊)铁路(S2宁马线)是南京地铁首条跨省线路,已完成了所有车站的主体结构建设,年内有望全线通车。从江苏南京西善桥站到安徽马鞍山当涂南站,通车后南京与马鞍山中心城区的通勤时间将缩短为30分钟,宁马两市的超50万通勤及商务人群由此受益。同步推进的南京地铁S4宁滁线,连接起江苏南京与安徽滁州,通车后将使滁州至南京江北新区的通勤时间缩为20分钟以内,受益的两市通勤及商务人群为20万左右。 不管合肥怎么看,因为轨道交通的通联,滁州和马鞍山对南京叫一声“南哥”那是心甘情愿。 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还能做得更多 北京、天津都早早有地铁,但京津冀的跨省地铁,目前只有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这条线的建成通车才让京津冀通勤进入“9分钟时代”。说得直白一些,串联起北京多个重点功能区的这条线路就是为给在北京的打工人提供更好的通勤服务。 住在河北廊坊北三县的居民,以这条线路出行,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最快只要9分钟,到CBD也只要半个多小时。据预测,线路正式开通后日均服务跨省通勤客流超40万人次,京冀跨省通勤群体迎来福利。有此线路作为模板,可能会有新的北京-河北跨省地铁线路,京津冀协同发展还需要多几条通勤“新动脉”。 地铁通向哪里,哪里就是赢家 目前的5条跨省地铁,分别有2条与上海相关,2条与南京相关,坐实了上海在“上海大都市圈”里的领头羊地位,以及南京对安徽的辐射力与影响力。 对于上海和南京、北京周边的城市来说,“地铁通向哪里,哪里就是赢家”的说法,并不为过。 跨省地铁犹如区域协同发展的助推器,从经济效益上来看,上海11号线常年亏损,但其对沪苏两地的贡献不能简单计算。其他线路同样如此。 在某种程度上,随着设施互联、票制互通、安检互信的进一步完善,跨省、跨市地铁的大量出现,重塑了很多人的“同城生活”“双城生活”形态,“就业-居住”的跨域配置,既能缓解核心城市的住房压力,也能激活周边城市的消费市场。 虽然下一条跨省地铁,仍可能先出现在长三角和京津冀两大都市圈,珠三角的跨市地铁也或将有新路线,但中西部城市群出现更多跨市、跨省地铁的几率也在加大。

0 阅读:29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77

用户10xxx77

2
2025-10-05 22:49

南京还有两条地铁都修到安徽边上,一条有十一年,还有一条五年吧,对面都没有动静

数据读城

数据读城

城市、产业发展数据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