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寻女:重庆母亲的一巴掌,打醒多少不懂孩子的家长? 重庆早市的人潮里,47

柚子随笔 2025-10-05 18:51:05

十年寻女:重庆母亲的一巴掌,打醒多少不懂孩子的家长? 重庆早市的人潮里,47岁的李芳(化名)总攥着张卷边照片发呆。照片上16岁的女儿扎着马尾,笑出两个梨涡。这张纸,她揣了整整十年。 十年前的李芳刚从苦海里挣脱。前夫赌输就动手,她咬牙离婚,带着女儿租下小两居。日子再难,她都想着把女儿供上大学,这是她唯一的盼头。直到妹妹上门,说孩子学校远想周末来住。李芳抹不开面子,跟女儿说“你先去客厅沙发凑活,等外甥不住了就搬回来”。女儿低头没应声,她只当孩子懂事,没看见女儿攥紧的衣角——那间卧室里,有女儿攒半年钱买的书桌,墙上还贴着一张张奖状。 平静的日子突然破了洞。一天晚饭,女儿轻声说“妈,我不想上学了”。李芳手里的碗“哐当”砸在地上,火气直往头顶冲。“我累死累活供你,你说不上就不上?”她一遍遍地问,女儿却像被堵住了嘴,半个字都吐不出。气昏头的李芳抬手就扇了女儿一巴掌,清脆的响声让屋子瞬间静得可怕。女儿捂着脸哭,看她的眼神里满是陌生,像在看一个外人。 三天后的清晨,李芳做好早饭喊女儿,卧室却空了。书桌上留着张纸条,只有“我走了”三个字。她疯了似的找,问遍女儿的同学和老师,连一点影子都没找到。从那天起,李芳的生活就只剩“找女儿”这件事。她去深圳的电子厂打工,流水线旁逢人就问有没有见过照片上的姑娘;她去遵义的工地做饭,晚上拿着寻人启事在夜市里转。十年里,她没买过一件新衣服,攒的钱全花在路费和打印寻人启事上,枕头套总被眼泪泡得发黄。有人劝她“别找了,孩子说不定早忘了你”,她却摇头:“我打她是我错了,我得等她回来骂我一顿才甘心。”后来她学会发朋友圈,每天都发同一段话:“闺女,妈知道错了,你哪怕发个‘平安’,妈也能睡个踏实觉。” 老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可这本经里,藏了多少没说出口的委屈?李芳当年觉得自己是顾全亲情,却忘了孩子也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小角落;她以为一巴掌是恨铁不成钢,却不知道青春期的孩子心比玻璃还脆——那巴掌打在脸上,疼的却是“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的恐慌。 如今,当年16岁的姑娘该26岁了。她或许在某个城市有了稳定的工作,或许偶尔会想起妈妈做的红烧肉,或许刷到妈妈寻亲的消息时,会忍不住红了眼眶。哪有孩子真能记恨父母十年?不过是等着一句真心的道歉,一个温暖的拥抱罢了。 希望李芳的女儿能早点看见妈妈的期盼,也希望所有家长都能明白:孩子要的从不是“为你好”,而是“我懂你”。日子再难,一家人在一起,才有熬出头的底气。寻亲妈妈

0 阅读:15

猜你喜欢

柚子随笔

柚子随笔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