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网友热议,“没了中国,世界会怎样?”一专家的回答惊人:没了中国,恐怕连韩国都没了。韩国不仅将无历史文化可“偷”,就连他们引以为傲的泡菜,都没得吃了。 韩国人把泡菜捧上了神坛,不仅是国宝,还成功申遗,成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盖章认定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承载的意义早就超出了食物本身。 但是别看韩国人家家户户离不开泡菜,还天天把泡菜当个宝,但实际上泡菜本身就代表了韩国人的文化焦虑,韩国人的历史长期得用汉字书写,社会伦理和家庭观念又深受儒家思想塑造,所以韩国就特别需要一个“纯粹”属于自己的符号来证明“我是谁”,泡菜就成了那个最佳选择。 但这个被高高举起的“泡菜文化”其实脆弱得很,说来也怪,今天的韩国时不时就闹“泡菜危机”,命脉竟掌握在邻国手里——做泡菜离不开的大白菜、大蒜和辣椒,基本都靠从中国大量进口。 现实里的依赖和它模糊不清的历史源头让韩国的处境十分尴尬,历史资料和考古发现都指明,半岛上的腌渍技术,跟中国的“腌菜”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并不是石头里蹦出来的。但如果非要给泡菜划定一个唯一的国籍,就是把历史想得太简单了。 虽然古书《三国志》里就提过半岛居民吃腌菜,但给现代泡菜注入灵魂的,是那股标志性的红辣味,而这关键的辣椒是个地地道道的“舶来品”,它老家在美洲,16世纪传到明代中国,再辗转来到半岛,才最终成就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泡菜。 这种文化流动不是个例,而是常态,古代高句丽王国的碑文,能看到模仿王羲之书法的痕迹;韩国的行政和军事体系,也处处是汉唐王朝的影子,文化的影响就像水一样,无孔不入。所以,承认泡菜历史里有“中国元素”不是否定自己,而是承认了整个东亚的规律,交流,吸收,然后再创造出自己的东西。 可一旦民族情绪占了上风,正常的文化交流就变味了,“餐桌上的冷战”和旷日持久的高丽历史归属权之争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韩国想把一段共享的、流动的历史,硬生生切开搞成“我的就绝不能是你的”。 真正的文化自信其实并不是这样,日本也曾学习中华文明,但它能坦然承认,并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独特的美学,意大利人也从不为面条到底是不是起源于中国的争论而头疼,他们只管把意大利面做成一张风靡世界的美食名片。 与其总是在纠结“假如没有邻国会怎样”,不如换个问法:“正因为有了这些复杂的过去,我们才成了今天的样子,那未来要怎么走?”面对一碟泡菜,答案或许不在于证明它的血统有多纯正,而在于如何在新时代的故事里泡菜还能不能继续成为韩国的经典。
韩国网友热议,“没了中国,世界会怎样?”一专家的回答惊人:没了中国,恐怕连韩国都
陈磊娱乐
2025-10-05 17:21:45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