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中国对多气动布局条件下的组合设计已达到了新高度。 图中的两款PPT据说是某大学为运40准备的方案,从其公布的十大指标来看,已全面超越越C5与安124。 从这两款飞机的翼型来看,机翼是双后掠翼,翼身融合,这与X47B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它们的尾撑加长且扁平,这是新的气动元素。 双后掠翼设计本身就是个组合式设计,升力产生的条件非常复杂,现在又加入了尾撑加长,气动条件就更复杂了。 自从歼20这八翼天使带来的额外升力后,中国越来越对复杂的气动感兴趣了,因为额外的升力不止是省油,还意味着更大的航程,更意味着相同条件下比同体积的飞机装进更多载荷。 当然,复杂的气动意味着更艰难的摸索、取舍与设计,这是一般的人与国家不愿接触的,这不但需要大量时间成本、科技资源成本、投资成本,还需有对失败的承受力,除非,它的科技资源的积累已达到了这一个阶段,这么一来,时间成本与投资成本将大幅度降低。 科技资源的积累,这需要有大量站在这前沿科学的人,还有风洞、数字孪生技术等,还有材料与工艺、发动机等,以及基于这些编写的飞控技术,仿真技术,测试技术,特别是制造技术等等,缺一不可。 不得不说,多气动布局条件下的组合设计已不同于单一的超临界机翼了,它带来的气动收益已远大于此,包括载荷、容积率、速度与爬升等等,从相关消息来看,该飞机能在少一台发动机下还能以120吨载荷正常起飞,二十分钟爬升至11000米的巡航高度等等来看,这是传统运输机难以企及的,C5的巡航高度是10500米,理论上,100吨爬升至这个高度需22分钟,安124的航巡高度只有9000米,最大爬升时间也需17分钟。
不得不说,中国对多气动布局条件下的组合设计已达到了新高度。 图中的两款PPT据说
暖阳倾照念情长
2025-10-05 02:29:40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