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美、中、俄之一率先掌握核聚变可控技术,世界格局会发生什么变化? 就说那些靠卖资源吃饭的国家吧,得先捏把汗。2023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里,石油、天然气、煤炭这三大化石能源占了81%。 沙特、俄罗斯这些国家的财政收入一半以上靠能源出口,俄罗斯2024年光天然气出口就占GDP的17%,沙特更是把石油当“国民经济命脉”。 可一旦某国率先搞出商用聚变堆,全球对化石能源的需求就得断崖式下跌,国际能源署算过账,聚变能源占全球发电量30%时,石油需求会减少45%,天然气需求砍半。 到时候俄罗斯的管道天然气可能比自来水还便宜,沙特的石油美元体系得跟着崩,那些靠能源换影响力的操作全成了笑话。 比如之前沙特靠减产石油拿捏国际油价的招数,到时候连自家预算都填不满,地缘政治地位直接从“中东霸主”缩水成“地区玩家”,这种落差比蹦极还刺激。 技术领先国还能玩出“芯片管制2.0版”的操作,把核聚变变成新的卡脖子工具。 就像美国靠芯片技术卡中国脖子,破坏全球产业链完整性一样,聚变技术里的高温超导磁体、包层技术、等离子体控制软件全是独门绝技。 中国在ITER项目里承担9%关键部件制造,包层技术全球领先,这些核心技术要是捂着不给,其他国家就算画出来图纸也造不出反应堆。 ITER建设成本都超220亿欧元,是初始预算的4倍,首座商用堆得花80-120亿美元,没技术又没资金的国家,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用便宜能源,自己要么掏高价买专利授权,要么继续烧煤发电被骂“污染大户”。 当年美国对芯片的出口管制引发了全球信任危机,聚变技术管制只会更狠,可能直接把全球分成“有聚变权”和“无聚变权”两大阵营,领先国说给谁授权就给谁,等于手握全球经济的“电闸开关”。 全球产业布局也得跟着大搬家,高耗能产业全得往技术领先国跑。现在电解铝、数据中心这些产业,能源成本占比高达40%以上,一旦用上聚变能源,生产成本能砍一半。 中国要是率先突破,可能会吸引全球的芯片制造、新能源材料等产业扎堆落户,就像当年制造业往中国搬一样;美国要是领先,说不定能把流失的钢铁、化工产业重新拉回来,失业率都得降几个点。 反观澳大利亚、印尼这些资源出口国,日子就难了,2024年澳大利亚煤炭出口占全球15%,到时候煤卖不出去,煤矿工人得集体转岗去挖稀土,可稀土也得靠聚变技术支撑的高端制造来消化,还是得看领先国的脸色,这闭环套得比锁链还紧。 气候政治的话语权也得换主人,之前欧盟靠碳关税到处施压,到时候得乖乖看聚变领先国的脸色。 核聚变零碳排放,领先国随便建几座反应堆,就能轻松完成减排目标,还能把“聚变减排方案”当成政治筹码,比如给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支持,换联合国投票权或者贸易优惠。 那些没掌握技术的国家,要么花钱买领先国的“碳配额”,要么被加征“非聚变能源税”,之前喊得震天响的“气候正义”,到时候全成了“向聚变霸权低头”的借口。 欧盟的碳交易市场可能直接凉透,毕竟没人愿意为高成本的光伏风电买单了,聚变能源才是真的“一劳永逸”。 俄罗斯要是侥幸拿到技术,说不定能靠新型武器找回当年的“战斗民族”气场,可惜现在俄罗斯的聚变研究投入连中国的五分之一都不到,大概率只能当看客。 这种军事威慑力的提升,比扔几颗原子弹还管用,毕竟有无限能源兜底,打持久战都不怕。
终于知道为什么现在世界各国都开始报道自己国家的核聚变项目的进程了,原来是因为我们
【10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