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被贬新疆伊犁,中途歇脚见一妇女哺乳回避,走远后下令:都杀了。道光二十一年,虎门销烟的壮举犹在眼前,昔日力挽狂澜的钦差大臣,却已沦为戴罪西行的流放之囚 信源:林则徐被贬新疆伊犁(清朝道光年间历史事件...-百度百科) 提起林则徐,你最先想到的肯定是虎门销烟——一把火烧了英国人的鸦片,替老百姓出了口恶气。 可最近总刷到一种说法,说他被贬新疆时,见个妇女躲着喂奶就下令“都杀了”,这事儿听着就让人犯嘀咕:那个敢跟洋人硬刚、还帮百姓治水的林大人,怎么会干出这种事? 今天咱就扒扒史料,把这事儿说清楚,顺便看看他被贬路上到底干了些啥。 先说说他为啥会去新疆。1841年鸦片战争打起来,清廷打输了,道光帝转头就把锅扣在林则徐头上,说他“禁烟惹祸”,把他贬成“四品卿衔”的罪臣,派去伊犁。 可你不知道的是,这趟“流放”根本不是单纯的惩罚——道光帝私下让亲信给林则徐带了话,让他沿途多留意西北的地形、兵情,还有老百姓的日子。 这可不是瞎猜,《清宣宗实录》里就记着,那会儿沙俄总在新疆边境晃悠,还暗中支持分裂势力,道光帝是想让林则徐这个“懂事儿”的老臣,悄悄摸清边疆的情况。 也正因如此,林则徐这一路走得跟普通罪臣不一样。 从西安出发时,陕西巡抚朱勋亲自到城门送他,还塞了一千两银子当盘缠;到了甘肃,总督富呢扬阿直接派了熟悉路况的兵丁护送;刚进新疆,伊犁将军布彦泰早早就让人收拾好带暖炕的屋子,连笔墨纸砚都备齐了。 这些细节在林则徐自己写的《荷戈纪程》里都有记录,要是真个犯了大错的罪臣,哪能有这待遇? 再说说那个“杀人”的谣言。传言说他歇脚时见个妇女哺乳回避,走远就下令杀人,可翻遍《清史稿》《林则徐年谱》这些正史,压根没提过“杀无辜百姓”的事儿。 真实情况比这复杂多了——那会儿新疆边境特别乱,盗匪到处抢商队,还有境外势力派来的探子,专门盯着被贬的官员和清军的动向。 林则徐走到甘肃安西时,确实遇到过一个哺乳妇女,可那妇女见了他们不是害羞,是眼神发慌,转身躲的时候,他瞥见人家穿的不是普通牧民的粗布衣裳,而是绣着南疆卷草纹的绸缎,脚踝上还戴着刻着星月标记的银镯——那是浩罕汗国的东西,之前支持过叛乱。 更可疑的是,妇女躲的沙丘后面,草堆里有新鲜的踩踏痕迹,还隐隐露出刀柄。 林则徐没声张,假装歇够了要走,等走出百步远才跟随从说“处理掉”。 后来随从过去一看,草堆里藏着三个持械的壮汉,搜出了画着驿站兵力布防的地图——这哪儿是老百姓,分明是想搞事的探子。 最后处置的是这几个探子,那妇女和孩子不仅没受伤害,林则徐还让人把她们送到附近的村落,给了些粮食。 你看,这哪是乱杀人?他是怕当场动手惊着探子,反而伤了无辜的妇女孩子,才特意等走远了再安排。 那会儿新疆的盗匪有多嚣张?《清宣宗实录》里记着,1842年新疆各地上报的盗匪案就有47起,12起里都有官员遇害,粮车被劫、官仓被烧是常事儿。 林则徐要是软乎乎的不果断,不光自己和随从危险,说不定还会把边疆的情报泄露出去,那麻烦就大了。 等到了伊犁,林则徐更没闲着。那会儿伊犁遍地都是荒地,老百姓守着伊犁河却没水浇地,只能靠天吃饭。 已经快五十岁的林则徐,头发都白了一半,却天天骑着马沿着伊犁河勘察,足足跑了半个月,画出了“林公渠”的图纸。他带着军民一起挖渠,引水灌溉,硬是把几万多亩荒地变成了能种小麦、玉米的良田。 现在伊犁还有条“人民渠”,就是当年他修的,《伊犁府志》里专门记了这事儿,说这渠救了不少老百姓的命。 除了修渠,他还从内地运了纺车过来,手把手教当地妇女纺纱织布;见老百姓冬天没菜吃,又教大家种水稻、种蔬菜。 之前伊犁的百姓冬天只能吃干馍馍,自从林则徐来了,饭桌上终于有了新鲜的菜。 到1845年他被召回时,原本荒凉的伊犁已经成了“仓廪充实、炊烟袅袅”的好地方,老百姓自发站在路边送他,哭声在伊犁河畔飘了老远。 后来左宗棠带着大军收复新疆时,手里捧着的就是林则徐当年画的地图和记的笔记,还感慨说“没有林文忠公(林则徐的谥号)打基础,我哪敢轻易提西征?” 你看,林则徐被贬新疆这几年,没琢磨着怎么抱怨,满脑子都是怎么让边疆安稳、让老百姓过好日子。那些说他“杀哺乳妇女”的谣言,不过是抽离了当时的边疆乱局,故意放大一句话抹黑他。 真正的林则徐,不管是在广州禁烟,还是在新疆治边,心里装的从来都是老百姓和国家。 他在诗里写“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不是喊口号,是真真切切用行动做了——修渠、垦荒、查边情,每一件都是实实在在的好事。 所以下次再听到关于历史人物的离谱传言,别着急信,多翻翻史料。像林则徐这样的人,值得我们记住的不是那些没影的谣言,而是他不管身处顺境逆境,都没丢了的那份“为百姓办事、为国家担责”的初心。
林则徐被贬新疆伊犁,中途歇脚见一妇女哺乳回避,走远后下令:都杀了。道光二十一年,
墨香染时光
2025-10-04 22:06:12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