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7年朱元璋将儿媳鲁王妃汤氏凌迟处死,她那61岁的老父亲汤和跪在殿前,含泪说

轩叔观察 2025-10-04 15:25:43

1387年朱元璋将儿媳鲁王妃汤氏凌迟处死,她那61岁的老父亲汤和跪在殿前,含泪说道:“臣还有一小女,愿做鲁王继妃!”3年后,鲁王被毒死,年轻守寡的继妃十分愤恨“都是姐姐害了我啊!”[无辜笑]   汤氏的父亲汤和与朱元璋有着非同寻常的交情,两人同出身濠州钟离,在元末起义中并肩作战,据《明史》记载,汤和是最早追随朱元璋的将领之一,曾率军攻克镇江、常州等战略要地,明朝建立后这位开国元勋却始终保持低调,每次朝见都跪地叩首,谨守臣礼。   朱元璋将汤和长女指婚给第十子朱檀,这场联姻具有典型政治意味,明初共有二十一位功臣之女被选为亲王正妃,占同期册封王妃的八成,这种联姻政策既是对功臣的笼络,也是将功臣家族置于皇室监督之下的手段。   就藩兖州后鲁王朱檀的行为逐渐失控,他不仅沉迷丹药,更纵容府中官役强掠民间童男童女,用以进行所谓的“炼丹”仪式,这些恶行在《明实录》中有明确记载,作为王妃的汤氏未能劝阻丈夫,反而参与其中,最终导致民变。   朱元璋的处置方式值得玩味,他选择重惩儿媳而轻罚儿子,这符合明代宗室管理条例,根据《皇明祖训》,亲王犯罪多从轻发落,而外姓从犯则按常律处置,这种区别对待体现了明代“亲亲相隐”的司法原则。   已过花甲之年的汤和得知女儿死讯后,作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他主动请求将次女续嫁鲁,这一做法在明代并非孤例,中山王徐达之女在燕王妃去世后,也有族人续嫁的先例,这种联姻策略既是对皇权的绝对服从,也是功臣家族在政治漩涡中的自保之道。   不幸的是三年后鲁王因丹药中毒身亡,汤家次女年轻守寡,这个结局仿佛印证了汤家与皇室联姻的悲剧循环,汤和在此后的岁月里更加谨慎,他主动交还兵权,整日饮酒作乐,最终以七十高龄善终,成为明初少数得以保全的功臣之一。   与汤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蓝玉、胡惟庸等功臣的结局,在洪武年间四大案中,受株连的功臣及其家属超过十万人,汤家的经历折射出明初功臣群体的共同困境,在皇权不断加强的过程中,他们不得不在荣宠与危险之间寻找微妙的平衡。   这段历史引发我们思考,在传统社会的权力结构中,家族命运往往与政治权力紧密相连,通过汤家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明代君臣关系的演变,以及个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无奈与抉择,这些历史经验对理解中国传统政治生态具有重要启示。   网友们议论纷纷: “老朱这操作太狠了,儿媳妇说剐就剐,亲儿子就剃个头?双标玩得明明白白。”   “汤和真是人精中的人精!两个女儿都填进去还要赔笑脸,这就是伴君如伴虎吧。”   “说好的兄弟情呢?朱元璋上位后简直变脸大师,功臣没几个善终的。”   “鲁王自己嗑丹药找死,连累两任老婆倒大霉,典型的坑妻专业户。”   “最惨是小女儿!姐姐作死她买单,三年守寡还得骂姐姐,古代女性真惨。”   “汤和晚年要美女是保命智慧啊!不这样表演老朱能放心?看懂的都是职场老油条。”   “郭英这舅舅当得绝了!教外甥甩锅给老婆,宫斗戏都不敢这么写。”   “看到汤和老婆怼朱元璋爽到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老朱被噎得没话说。”   如果穿越到明朝当开国功臣,你是学汤和装傻保命,还是学蓝玉硬刚到底?   官方信源:《明史·汤和传》— 中华书局点校本

0 阅读:3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