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医疗费贵不贵?我给大家做个数据对比:在美国,你去做一次CT+MRI要花费大概是3.7万美元;而在上海,同样你去做一次CT+MRI则只要1000元左右。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你有没有想过,在美国生场病究竟要花多少钱?有不少人对美国医疗的“高大上”印象深刻,总觉得那里的医疗技术和设施是世界顶尖,但一涉及到费用问题,恐怕大多数人还是会倒吸一口凉气。 很多留学生和移民朋友都吐槽,在美国看一次病简直像经历一次“经济洗礼”。比如做一次CT加MRI,账单往往能轻松冲到三四万美元,这还不算住院和其他检查。 反观国内,比如上海的三甲医院,同样的检查千元左右就能搞定。有人曾认真算过,按当前汇率折算,美国同样的检查费用是国内的两百多倍。 有人会说,这是不是美国医疗设备比我们先进太多?实际上,美国的确有不少顶级医院和世界领先的医疗技术,但绝大多数普通检查并没有什么本质差别。 更何况,国内大型医院引进的主流设备,大多也都是国际品牌,技术上差距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大。那为什么美国的医疗账单会贵成这样呢? 有人把美国医疗体系比作一个巨大的“资本游戏”。在美国,无论是医院、保险公司还是药企,几乎全部是商业化运作。 医院要赚钱,医生要高薪,保险公司要攫取利润,药企要垄断市场,层层加码,最后买单的还是患者。医保虽然能报销一部分,但美国的医保本质上也是保险公司在经营,羊毛出在羊身上。 你每年交的医保费,远远高于你平时的医疗支出,不少美国家庭因为付不起高昂医保费、或者突发重病自费负担过重,最终被拖进了“医疗债务”的泥潭。 据公开数据,2024年美国成年人平均每人每年要为医保支付近9000美元。可即便如此,医疗债务依然是美国破产的首要原因。 美国人常说“生不起病”,并不是一句夸张的抱怨。哪怕你买了保险,遇上大病或者意外医疗事件,依然可能自掏腰包支付几千甚至上万美元的自费部分。 保险公司和医院之间的“谈判”看似为你省了钱,实际上是把原本虚高的价格“打折”后让你觉得自己捡了便宜,但那“便宜”本来就是虚构出来的。 再看一组数据。2023年,美国人均医疗支出达到14570美元,而中国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只有2547元人民币。有人可能觉得两国经济体量相差悬殊,这样对比不公平。 但别忘了,美国人均收入虽然更高,但扣除医疗支出后,实际剩下的钱却没想象得那么多。 美国人平均要把四成收入花在医疗健康上,而中国人这部分支出只占收入的6%左右。对普通家庭来说,这种差距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有人说,美国医生15分钟的问诊能开出五六千美元的账单,而国内一个普通专家号才几十块。难道美国医生的医疗水平真的高到可以按“黄金分钟”计费?其实这里面更多是“体制溢价”。 在美国,医生除了高人工成本,还有极高的医疗责任保险费用、行政成本、管理费用,还有医院的利润,甚至账单设计都经过精心“包装”。 再加上美国医疗体系的复杂性,导致患者和家属很难对账单说“不”。有时候甚至连本地人都看不懂自己到底为啥要交那么多钱。 于是,医疗开支被推高,保险公司、医院和药企各自都能分一杯羹。数据不会说谎,2023年美国全国医疗总支出高达4.5万亿美元,而中国则只有几万亿人民币,两者的差距让人咂舌。 其实,医疗不仅仅是金钱账本,更是社会公平和安全感的体现。在国内,绝大多数人生病不会担心被账单拖垮。 医保虽然也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整体上能托底大部分重大疾病和意外。而在美国,哪怕年薪几十万的中产阶层,如果遭遇重大医疗事件,照样有可能被高额自付费用“击穿底线”。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社会对医疗改革的呼声一直居高不下。 当然,美国的医疗也有它的优势,比如在某些高端治疗和前沿技术方面确实走在前列,也有不少世界领先的药物和设备。但这些“尖端光环”并不能掩盖普通人看病难、费用高的现实。医疗本该是救命的工具,而不是资本“割韭菜”的场所。 你身边有没有亲历过美国或国内医疗的经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一说美国医疗要花多少钱。
美国国内的对华鹰派还没有死心,看来我们给美国的震慑还不够强烈!10月4日,根据外
【11评论】【10点赞】
用户72xxx99
上海那么便宜???两个一起才一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