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改口了。郑丽文拜会夏瀛洲上将后,表态出现变化。她明确说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台湾人就是中国人。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要说郑丽文这次“改口”,不能不提夏瀛洲。夏瀛洲是退役上将,戎马一生,在岛内统派圈子里分量很重。他不是那种退役后就淡出公众视野的将领,这些年依旧在各种场合发声,很多老兵对他很服气。 几年前,他在台南参加老兵活动时,面对几百号退伍军人,说了句掷地有声的话:“我穿军装时护的是中国的领土,现在老了,照样认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 这话在基层传开后,很多老兵都跟着鼓掌。对他们来说,这不仅仅是情感认同,更是几十年信念的延续。 这回郑丽文去拜会夏瀛洲,表面上是“请教”,实际上就是在释放信号。她要赢得统派票源,就得把态度亮出来。夏瀛洲接受采访时还补了一句:“年轻人要敢说真话,别让台独把概念搅混了。” 这相当于亲自给郑丽文背书,两人合影时,背景挂着一幅大字——“我是中国人”,那画面看着就像给她盖了认证章。 过去,郑丽文在两岸议题上喜欢绕弯子。比如会讲“两岸同文同种”,但就是不说“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省”。这种模糊的说法,说好听点是“维持现状”,说难听点就是不敢碰核心问题。 这次她突然把话挑明,说台湾就是中国的一个省,台湾人就是中国人。身边的助理私下都说“这次是真下了决心”。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其实很简单,因为蓝营内部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统派选票成了关键。 基层老兵和不少传统蓝营支持者,对模糊态度早就不耐烦了。他们要的不是含糊其辞,而是明确的承诺。 之前有候选人在台中拜票时,被问到“你认不认台湾是中国的省”,结果支支吾吾没答上来,当场就有几个老兵转身走人。这种场景在基层传开,谁敢再模棱两可? 所以,郑丽文的转变,既是形势所逼,也是她政治嗅觉灵敏。她清楚,模糊论在选票市场上已经逐渐失灵,要赢得统派支持,就得把话说透。 长期以来,蓝营有个共性,就是“怕得罪人”。很多政客担心表态太鲜明会刺激独派,所以宁愿打太极,用模糊的说法糊弄过去。但问题是,这种做法反而让基层支持者失望。 老兵群体和传统蓝营选民最看重的就是认同感。他们希望候选人明确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而不是总在“维持现状”上打擦边球。对他们来说,“现状”就是台湾没独立,本质还是中国的省,这才是真正的底线。 这次改选过程中,有些候选人还在玩模糊策略,结果支持率直线下滑。反观郑丽文,她旗帜鲜明,反倒赢得不少关注。说明什么?说明老百姓心里跟明镜似的,谁真心支持统一,谁只是敷衍,一眼就能看出来。 郑丽文改口后,岛内舆论出现了两种声音。 很多基层民众表示支持,比如有个在高雄开小吃店的老板留言:“早该这么说!我爷爷当年从福建过来,一直说自己是中国人,现在终于有政客敢把这话喊出来。” 一些年轻网友也表示,模糊到最后吃亏的还是老百姓。拿贸易来说,大陆对台湾农产品、水果等的优惠政策,只有在承认“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才能长久维持。如果一直搞模糊,最后失去的就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质疑的声音。有网友提醒,不能光听政客说什么,还要看他们做什么。 有人怀疑,这只是郑丽文的选举策略,说得再漂亮,如果将来上台不兑现,老百姓还是要失望。还有人讽刺,说台湾政客一向“有奶便是娘”,今天说得义正辞严,明天未必不会反悔。 这些不同反应,恰恰说明台湾社会在两岸问题上长期存在分歧,认同感的矛盾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决的。 郑丽文的这次转变,不仅仅是为了眼前的改选。很多人看出,她可能有更长远的政治打算。就算这次选不上,她也在为自己积累统一派的形象。毕竟在岛内政坛,立场清晰的人更容易被记住。 有网友就分析,说郑丽文的眼光不止于这一场改选,她很可能在为未来更大的舞台铺路。台湾的政治人物嗅觉很灵敏,知道未来的走向大概率是“模糊空间越来越小,表态越来越清晰”。现在表明立场,未来就能争取主动。 这点其实跟张亚中有点相似。张亚中早就公开讲“一中表述”和“统一谈判”,立场更彻底。相比之下,郑丽文算是往前走了一步,比马英九当年的含糊清晰一些,但可能还停留在“国民党治下的现状”上。即便如此,这次转变依旧让她在岛内政坛脱颖而出。 仔细想想,这次郑丽文的改口,其实就像是捅破了一层窗户纸。很多人心里都清楚“台湾是中国的省”,但碍于政治氛围,不敢公开讲。政客们更是怕被独派攻击,选择模糊应付。 可问题是,模糊撑不了多久。老百姓要听真话,不想被绕来绕去。郑丽文这次选择直说,反而赢得了不少掌声。相比那些还在装糊涂的人,她的态度更显大气。
台湾正在竞选国民党主席的郑丽文说,请大陆的一些朋友不要对台湾喊打喊杀。要知道台湾
【7评论】【6点赞】